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327章 寧遠,決戰(3)

  

  我相信,明代皇宮坐月子的水平就算比不上今天,也差不到哪兒去,搞出這麼個百分百死亡率,要歸功於魏忠賢同志的艱苦努力。

  比如第一個皇子,由於是皇後生的,大肚子時直接下手似乎有點兒麻煩,但要等她生下來,估計更麻煩,經過反復思考後,魏忠賢使用了一個獨特的方法,除掉這個孩子。

  我確信,該方法的專利不屬於魏忠賢(多半是客氏),因為只有女人,才能想出如此專業、如此匪夷所思的解決方案。

  按某些史料的說法,事情是這樣的,皇後腰痛,要找人治,魏公公隨即體貼地推薦了一個人幫她按摩。這個人在按摩時使用了一種奇特的手法,傷了胎兒,並直接導致皇後早產,是名副其實的無痛“人”流。

  如此殺人不見血之神功,實在讓人嘆為觀止,如果這一招數流傳下來,無數藥廠、醫院估計就要關門大吉了。

  這件事情雖然“流”得相當利索,但傳得相當快,沒過多久,宮廷內外都知道了,以至於楊漣在寫那封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時,把這條也列了進去。

  但皇帝不知道,估計就算知道,也不信。

  此後,皇帝大人的兩個兒子,雖然平安出生,但幾個月後就都去見列祖列宗了。

  可惜,關於這兩起死亡事件,沒有證據顯示跟魏公公有關,充其量只是嫌疑犯。問題在於,他是唯一的嫌疑犯,所以只能委屈他,反正他身上的爛賬多了去了,也不在乎這一件。

  除了皇帝的兒子外,皇帝的老婆也沒能保住。

  比如裕妃,原本很受皇帝寵信,但由於懷了孕,魏忠賢決定整整她,聯合客氏,把她發配到冷宮。

  更惡劣的是,他還調走了裕妃身邊的宮女,讓她單獨在宮裡進行生存訓練,連水都沒給,最後終於死於飢渴。

  此外,慧妃、容妃,甚至皇後,只要是得皇帝寵幸的、能生兒子的,全部都挨過整。

  魏忠賢的努力,最終換來了勝利的成果:登基六年的天啟皇帝,雖然竭盡全力,身心健康,依然毫無收獲。

  魏忠賢的動機很簡單,他並不想當皇帝,只是害怕生出了太子,長大後比他爹聰明,不受自己控制,就不好混了。

  這個算盤沒有打錯,畢竟皇帝大人才二十二歲,還有很多時間,先享個十幾年的福,再讓他生兒子也不遲。

  更何況從大臣到太監,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即使新皇帝即位,也是自己說了算,世間已沒有敵人了。

  天啟六年(1626),情況大抵如此。

  但事實上,這兩個假設都是錯誤的,首先,皇帝大人今年確實只有二十二歲,不過歷史記載,他臨終時,也只有二十三歲。

  其次,魏公公是有敵人的,和以往不同的是,這個敵人雖不起眼,卻將置他於死地。

  我知道,所有的場景,荒唐的、奇異的、不可理解的,都在上天的眼裡。六年前,他送來了一個女人,把魏忠賢送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創造了傳奇。

  現在,他決定終結這個傳奇,把那個當年的無賴打回原形。而承擔這個任務的,也是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叫張嫣。

  就在六年前,當客氏和魏忠賢打得火熱,太監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十五歲的張嫣進入了皇宮。

  作為河南選送的後妃人選,她受到了皇帝的召見。

  面試結果十分之好,張嫣年紀很小,卻很漂亮,皇帝很喜歡,並記下了她的名字。

  而當客氏見到她時,卻感受到了一種極致的驚恐。她的直覺告訴她,她所苦心經營的一切,都將毀在這個女孩的手上。

  於是她向皇帝哭訴,執意反對,要把這個小女孩送回去。

  一貫對她言聽計從的皇帝,第一次違背了奶媽的意願,無論客氏怎樣哭天搶地,都置若罔聞。

  非但如此,十幾天後,他竟然把這個女孩封了皇後,史稱懿安皇後。

  客氏是個相當精明的人,她認為,這個女孩太過漂亮,會影響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但是她錯了。

  這個女孩不但漂亮,而且精明,她不但搶走了皇帝的寵幸,還將奪走客氏所有的一切。

  雖然張皇後才十五歲,但她的心智年齡應該是五十多,自打入宮起,就開始跟客氏干仗,且絲毫無懼,時常還把魏公公拉進宮來罵幾句,完全不把魏大人當外人,九千歲恨得咬牙切齒,卻也沒辦法。

  到天啟三年(1623),張皇後懷孕了,客氏無計可施,讓人按摩時做了人工流產。

  這件事情讓客氏高興了很久,然而,她想不到的是,短暫的得意換來的,將是永遠的毀滅。

  在失去孩子的那一天,張皇後就發誓,客氏和魏忠賢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雙方矛盾開始激化,僅由一本書開始。

  此後不久的一天,皇帝來到了張皇後的寢宮,發現她正在看書,於是發問:

  “你在看什麼書?”

  “《趙高傳》。”

  皇後這樣回答。

  皇帝沒有說話,他雖然不知道托塔天王,卻知道趙高。

  很快,魏忠賢就知道了這件事,他十分憤怒,決定反擊。

  第二天,皇帝在宮裡閑逛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幾個素未謀面的生人,大驚失色,立刻召集侍衛,經過搜查,這些人的身上都帶有武器。

  此事非同小可,相關嫌疑人立即被送往東廠,進行嚴密審查。

  這是魏忠賢的詭計,他在宮中埋伏士兵,偽裝成刺客,故意被皇帝發現,而這些刺客必定會被送到東廠審問。在東廠裡,刺客們一定會坦白從寬,說出指使人,想坑誰,就坑誰。

  魏忠賢想坑的人,叫做張國紀——張皇後的父親。

  這是一條相當毒辣的計策,泰山也好,岳父也罷,扯上這個罪名,上火星也跑不掉。

  然而,就在他准備實施這個計劃時,一個人出面阻止了他。

  這個人表示,即使死,他也絕不同意這種誣陷行為。

  不過這位仁兄並不是什麼善人,他就是魏忠賢的忠實走狗,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

  他只用一句話,就說服了魏忠賢:

  “皇上凡事都不怎麼管,但對兄弟、老婆是很好的,你要是告狀,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就沒命了!”

  魏忠賢到底是老江湖,立刻打消主意,為了信息安全,他干掉了那幾個被安排扮演刺客的兄弟。

  皇後是干不倒了,那就一心一意跟著皇帝混吧。

  可是皇帝已經混不下去了。

  天啟七年(1627)八月,天啟皇帝病危。

  病危,自然不是勤於政務,估計是做木匠太過操勞,也算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魏忠賢很傷心,真的很傷心,他很明白,如果皇帝大人就此掛掉,以後就難辦了。

  拜自己所賜,皇帝的幾個兒子都被干掉了,所以垂簾聽政、欺負小孩之類的把戲沒法玩了,而唯一的皇位繼承者,將是天啟皇帝的弟弟。

  明光宗雖然只當了一個月皇帝,但生兒子的能力卻相當了得,足足有七個。

  不過很可惜,七個兒子活到現在的,只剩兩個,一個是天啟皇帝朱由校。

  而另一個,是信王朱由檢,當時十七歲,他後來的稱呼,叫做崇禎。

  對於朱由檢,魏忠賢並不了解,但他明白,十七歲的人,如果不是天啟這樣的極品,要想控制,難度是很大的。

  廢柴難得,所以當務之急,必須保住皇帝的命。

  他隨即公告天下,為皇帝尋找名醫偏方。兵部尚書霍維華不負眾望,僅用了幾天,就找到了一個藥方。

  他說,用此藥方,有起死回生之效。

  出於好奇,我找到了這個藥方。

  藥名:仙方靈露飲。配方如下:

  

  銀瓶中的液體,就是靈露,據說有長壽之功效。

  事實證明,靈露確實是有效果的,天啟皇帝服用後,感覺很好,連吃幾天後,卻又不吃了——病情加重,吃不下去了。

  其實對此藥物,我也有所了解,按以上配方及制作方法,該靈露還有個更為通俗的稱呼——米湯。

  用米湯去搶救一個生命垂危、即將歇菜的人,這充分反映了魏公公大無畏的人道主義精神。

  真是蠢到家了。

  皇帝大人喝下了米湯,然後依然頭都不回地朝黃泉路上一路狂奔,拉都拉不住。

  痛定思痛,魏忠賢決定放棄自己的醫學事業,轉向專業行當——陰謀。

  當皇帝將死未死之時,他找到了第一號心腹崔呈秀,問他:大事可行否?

  狡猾透頂的崔呈秀自然知道是什麼大事,於是他立刻作出了反應——沉默。

  魏忠賢再問,崔呈秀再沉默,直到魏大人生氣了,他才發了句話:我怕有人鬧事。

  直到現在,魏忠賢才明白,自己收進來的,都是些膽小怕死的貨,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

  他找到客氏,經過仔細商議,決定從宮外找幾個孕婦進宮當宮女,等皇帝走人,就搞個狸貓換太子,說是皇帝的遺腹子,反正宮裡的事是他說了算,他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為萬無一失,他還找到了張皇後,托人告訴她:我找好了孕婦,等到那個誰死了,就生下來直接當你的兒子,接著做皇帝,你掛個名就能當太後,不用受累。

  這是文明的說法,流氓的講法自然也有,比如宮裡的事我管,你要不聽話,皇帝死後怎麼樣就不好說了。

  皇後回答:如聽從你的話,必死,不聽你的話,也必死,同樣是死,還不如不聽,死後可以見祖宗在天之靈!

  說完,她就跑去找皇帝,報告此事。

  按常理,這種事情,只要讓皇帝知道了,是必定完蛋的。

  然而,當皇後見到奄奄一息的皇帝,對他說出這件事時,皇帝陛下卻只說了三個字:我知道。

  魏忠賢並不怕皇後打小報告,在發出威脅之前,他就已經找到了皇帝,本著對社稷人民負責的態度,准備給皇後貢獻一個兒子,以保證後繼有人。

  皇帝非常高興。

  這很正常,皇帝大人智商本不好使,加上病得稀裡糊塗,腦袋也就只剩一團糨糊了。

  所以魏忠賢相信,自己的目的一定能夠實現。

  但他終究還是犯了一個錯誤,和當年東林黨人一樣的錯誤:低估女人。

  今天的張皇後,就是當年的客氏,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不但有心眼,而且很有耐心,經過和皇帝長達幾個時辰的長談,她終於讓這個人相信,傳位給弟弟,才是最好的選擇。

  很快,住在信王府裡的朱由檢得到消息:皇帝要召見他。

  在當時的朝廷裡,朱由檢這個名字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朱由檢,生於萬歷三十八年,自打出生以來,一直悄無聲息,和什麼梃擊、紅丸、移宮、三黨、東林黨、六君子,統統沒有關系。

  他一直很低調,從不發表意見,當然,也沒人征求他的意見。

  但他是個明白人,至少他明白,此時此刻召他覲見,是個什麼意思。

  就快斷氣的皇帝哥哥沒有絲毫客套,一見面就拉住了弟弟的手,說了這樣一句話:

  “來,吾弟當為堯舜。”

  堯舜是什麼人,大家應該知道。

  朱由檢驚呆了,像這種事,多少要開個會,大家探討探討,現在一點兒思想准備都沒有,突然收這麼大份禮,怎麼好意思呢?

  而且他一貫知道,自己的這位哥哥比較遲鈍,沒准兒是魏忠賢設的圈套,所以,他隨即作出了答復:

  “臣死罪!”

  意思是:我不敢答應。

  這一天,是天啟七年(1627)八月十一日。

  皇帝已經撐不了多久,他決心把自己的皇位傳給眼前的這個人,但這一切,眼前的人並不知道,只知道,這可能是個圈套,非常危險,絕不能答應。

  兩個人陷入了沉默。

  在這關鍵時刻,一個人從屏風後面站了出來,打破了僵局,並粉碎了魏忠賢的夢想。

  張皇後對跪在地上的朱由檢說,事情緊急,不可推辭。

  朱由檢頓時明白,這件事情是靠譜的,他馬上答應了。

  八月二十二日,足足玩了七年的木匠朱由校駕崩,年二十三。

  就在那一天,得知噩耗的魏忠賢沒有發喪,他立即封鎖了消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