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120章 公道(3)

  

  叛軍也不跟他講客氣,揮刀就砍,李賢躲閃不及被砍傷了背部,而其他叛軍也紛紛拔出刀劍,准備把李賢砍成肉醬。

  如無意外情況,李賢同志為國捐軀的名分應該是拿定了,可在這關鍵時刻,一聲大喝救了他的性命:

  “住手!”

  李賢想不到的是,喊出這一聲的人竟然是曹欽。

  曹欽剛剛從逯杲家回來,他喝住眾人,一手拿著血刀,一手提著逯杲的人頭,走到李賢的面前,笑著說道:

  “李學士(李賢是內閣學士),有勞你了,幫我一個忙吧。”

  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手持人頭,身上沾滿鮮血的曹欽對眼前的獵物展開笑容,從他後來的行為看,由於原定計劃的泄漏,此時的曹欽似乎已經有些不知所措,行為失常。

  李賢終於迎來了他一生中最為危險的時刻,幾年來,他歷經風雨,披荊斬棘,除掉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卻沒有想到,這最後的敵人竟然會狗急跳牆,拼死一博。現在他已經身負刀傷,還成為了對方手中的玩偶。更要命的是,他面對著的是一個不太正常的人。

  

  李賢恢復了他泰然自若的神情,他強忍住傷口的疼痛,嘆息一聲,說道:

  “事情怎麼會到這個地步啊。”

  曹欽用一種十分形像的方式回答了他的問題,他把逯杲那血淋淋的頭提到李賢的眼前,一字一句地說道:

  “是這個人逼我的(杲激我也)!”

  李賢強壓心中的恐懼,深吸了一口氣。

  “需要我做什麼嗎?”

  曹欽笑了,他突然上前一步,抓住了李賢的手: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是我的原意,請先生幫我代寫一封解釋的奏折呈交給皇上吧。”

  李賢萬沒想到,這位仁兄提出的竟然是如此的一個要求,可這位仁兄如此凶神惡煞,沒准寫完後等著自己的就是鬼頭刀,為了爭取時間,他故作為難地說道:

  “我寫是可以的,但此地沒有紙筆啊。”

  曹欽的臉上又一次浮現出了詭異的笑容,他指向了門外正嚇得哆嗦的一個人:

  “不要緊,他有。”

  那位被叛軍抓住的第二個人質,就是李賢的死黨——吏部尚書王翱。

  與此同時,分頭行動的吳瑾和孫鏜正在黑夜中尋求支援,但情況卻讓他們大失所望,長安門外住著很多文武百官,此刻聽見動靜,卻沒人出頭,看來該出手時就出手在某些時候只是梁山強盜的行為准則。

  吳瑾沒有辦法,只好回家找來自己的堂兄吳琮和幾個家丁,向東安門方向奔去,他深通兵法,知道曹欽今夜必反無疑,而叛軍要想抓住皇帝,控制局勢,進攻的目標必然是內城的城門,所以他准備去那個方向打探動靜。

  可他這一去就沒能再回來。

  而另一邊的孫鏜也是一頭霧水,他四處尋找沒有結果,情急之下,竟然摸到了太平侯張瑾的家裡,要求他帶領家丁幫助作戰。

  張瑾是一位武將,家裡養著很多的家丁,如果他能站出來,確是不錯的辦法,可孫鏜在這個時候去找這位仁兄,只能說他是暈了頭了。

  因為這位張瑾就是還鄉團成員張軏的兒子!

  雖然張軏在奪門後不久就死掉了,但他的兒子卻還沒有打倒自己老子的覺悟,所以對跑上門的孫鏜置之不理,孫鏜也只好無奈離去。

  有人可能會注意到這樣一件奇怪的事情:孫鏜不是准備帶兵出征嗎,為什麼不去調那些兵呢?

  孫鏜當然不是白痴,明明有兵還要到處跑,真正的原因在於那些兵只有等到他第二天拿到兵符,奉命出征後才能調得動!

  但現在已經沒有辦法了,幫手找不到,城外駐軍也指望不著,眼看就要陷入絕境,孫鏜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

  此刻,李賢和王翱已經在曹欽的威逼下寫好了請罪奏折,並塞入了宮門,他們曾以為曹欽准備就此罷手,卻萬萬沒有料到此時的曹欽已經完全失去了控制。

  看見那封文書被塞進了門裡,曹欽長出了一口氣,似乎事情已經了結,但轉瞬之間,他改變了主意,突然厲聲喝道:

  “眾軍集結,即刻攻擊長安門!”

  這是一道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命令,曹欽的叛亂計劃已經被揭破,相信他自己也知道,這封請罪文書糊弄不了朱祁鎮,騙不開城門,而且老兄你都請罪了,干嘛還要打呢?

  無論如何,他還是動手了,可他手下的韃官雖然勇猛,卻一直無法打敗長安門的守軍,為了打破這個僵局,曹欽放火燒城門,可守軍也早有准備,他們用磚頭塞住城門,還兼具了防火功能。曹欽在門前急得轉了幾圈,反復調兵攻打,就是進不去。

  曹欽徹底失去了控制,他突然丟下了韃官,自己一個人跑回來找李賢和王翱。

  這兩位仁兄奉命寫完了文書,心裡正七上八下,突然看見曹欽風風火火地提著刀跑了進來。

  李賢心知不妙,當即站了起來,大聲對曹欽喊道:

  “你想干什麼?!”

  曹欽也不說話,用他的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舉起了帶血的鋼刀。

  到了這個份上,也沒辦法了。

  可是李賢等了很久,才發現這一刀始終沒有砍下來。

  曹欽先生似乎突然改變了主意,他惡狠狠地告訴李賢小心點,然後又急匆匆地走了。

  被嚇出一身汗的李賢和王翱這才松了一口氣,落到這麼個精神不正常的家伙手裡,他們也只有認命了。

  就在幾乎同一時刻,孫鏜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來到了軍營駐地,面對巡哨,他沒有亮出兵符,卻運足中氣,氣沉丹田,大呼一聲:

  “刑部大牢有人逃跑了!大家快去抓啊,抓住了有重賞(最後這句話很重要)!”

  正在睡覺的士兵被他喊醒,許多人都不予理會,但有些士兵卻聞聲而起,抄起家伙就跟著孫鏜走了(賺錢的機會怎能放過),後經統計,孫鏜這一嗓子喊來了兩千人,正是這兩千人最終穩定了局勢,平定叛亂。

  孫鏜帶著兩千位想發財的志願者來到長安門附近,這才說出了他的真正目的:

  “你們看見長安門的火光了嗎,那是曹欽在造反!大家要奮力殺敵,必有重賞!”

  原本想來砍囚犯的士兵們這才知道自己上了當,但既然來了也不能空著手回去,叛軍也是人,打誰不是打啊,反正有錢拿就行。於是大家紛紛卷起袖子憋足力氣,向長安門衝去。

  然而當孫鏜到達長安門時,才發現曹欽等人已經撤走,他立刻列隊,隨著叛軍的蹤跡追擊而去。

  原來曹欽眼看長安門無法攻下,天卻已經快亮了,於是他決定立刻改變方向,進攻東安門。

  然而在行軍的路上,他遇見了另一個往東安門趕的人——吳瑾。

  大家都攜帶武器,殺氣騰騰,不用自我介紹也知道是來干什麼的,於是二話不說,開始對打。此時吳瑾身邊只有五六個人,根本不是叛軍的對手,但他毫無懼意,與叛軍拼死相搏,力盡而亡。

  這位於謙的昔日戰友最終死在了在還鄉團覆滅前的前夕,他沒有能夠看到最後的勝利。

  曹欽殺掉了吳瑾,帶領著叛軍到達了東安門,開始了新一輪攻擊行動,和長安門一樣,他這次又用上了火攻,燒毀了東安城門。

  曹欽原本以為東安門易攻,這才繞了個大圈跑過來,可他實在沒有想到,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東安門的守將沒有用磚頭塞門,卻想了一個更絕的方法。曹欽在外面放火,他也沒閑著,自己竟然找來木頭,在裡面又放一把火!這樣一來火勢越來越大,形成了一片火海,別說叛軍了,兔子也鑽不進來。

  曹欽又一次陷入困境,正在此時,尾隨而來的孫鏜趕到了,看見這群深更半夜還在開篝火晚會的仁兄們,他立刻趁勢發動了進攻。

  按說到了這個地步,這場叛亂應該很快就能夠結束,可曹欽手下的韃官的戰鬥力實在讓孫鏜大吃了一驚,這些蒙古人在山窮水盡之際仍然十分勇猛,雖然人少卻能以一當十,孫鏜仗著人多,曹欽仗著人猛,戰鬥從東安門一直打到長安門,從凌晨打到了中午,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沒停過。

  這是奇怪的一天,大臣們早就得到了消息,躲在了家裡不去上朝,老百姓也不上街溜達,都待在家裡打開窗戶看街上的這場熱鬧。

  最苦的是曹欽,他已經沒有出路了,為了突出重圍,他集中了一百多騎兵,向著包圍圈發動了最後的衝鋒。

  可是曹欽的這點把戲在久經戰陣的孫鏜面前實在太小兒科了,他立刻安排了大批弓箭手站在隊伍前列,對縱馬衝鋒者一律射殺,雙方又一次陷入僵局。

  這場讓人哭笑不得的造反行動已經持續了十二個小時了,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是曹欽萬萬沒有想到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欽發現韃官們的戰鬥力越來越弱,這也難怪,畢竟造反也算是體力活,韃官們為造反已誤了中午的正餐,這麼鬧下去誰能受得了?

  萬般無奈之下,曹欽逃回了自己的家,跟隨而來的孫鏜隨即領兵包圍了曹家,發動了總攻擊,眼見大勢已去,曹欽投井自盡,結束了他的一生。可攻進曹家的官兵們似乎還沒過癮,順帶著把曹家上下不論大小殺了個一干二淨(估計是因為帶走了不少東西,順便滅個口)。

  這就是權傾一時的曹家最終的下場。

  最後補充幾個人的處理結果:當夜,朱祁鎮在午門召開大會,宣布判處曹吉祥死刑(注:凌遲處死),與他一同被處決的還有在曹家混飯吃的馮益(多說了一句話),業務不精的天文學家湯序(其實我認為他應該算是有功之臣)。

  至此,經過歷時五年,驚心動魄的激烈鬥爭,還鄉團的成員們全軍覆沒,正義最終得到了伸張。

  “於謙,公道還是存在於世上的啊!”

  在那個星光燦爛的夜晚,李賢露出了笑容。

  李賢,立朝三十余年,雖歷經坎坷,卻能百折不撓不改其志,終成大業。官至少保、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成化二年(1466)病逝,名留青史。

  史贊:

  偉哉!宰相才也!

  李賢的故事已告一段落,但其身後事卻更為精彩,話說這位學士大人招了一個叫程敏政的女婿,而在他去世三十四年後,他的女婿主持了一次科考,別出心裁考了一道考題,難倒了幾乎全天下所有的應試舉人,在那一年,只有兩個人答出了這道題。

  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個答出了考題的人不但沒有飛黃騰達,反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歷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痕跡。而在那兩個人中,有一個叫做唐寅,我們通常稱其為唐伯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