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336章 起復(3)

  

  袁崇煥攔住了他,說,不用這麼多人,帶上你的親信將領就行了。毛文龍表示同意,帶著隨從跟著袁崇煥上了山。

  在上山的路上,袁崇煥突然停住腳步,對著毛文龍身旁的將校們,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們在邊疆為國效力,每月的糧餉只有一斛,實在太辛苦了,請受我一拜!”

  袁督師如此客氣,大家受寵若驚,紛紛回拜,所以,在一片忙亂之中,許多人都沒有聽懂他的下一句話:

  “你們只要為國家效力,今後不用怕無糧餉。”

  這句話的意思是,就算你們的毛總兵死了,只要繼續干,就有飯吃。

  一路走,一路聊,袁崇煥很和氣,毛文龍很高興,氣氛很好,直到進入營帳的那一刻。

  “毛文龍!本部院與你談了三日,只道你回頭是遲也不遲,哪曉得你狼子野心總是欺誑,目中無本部院,國法豈能容你!”

  面對袁崇煥嚴厲的訓斥,毛文龍卻依舊滿臉堆笑——還沒反應過來。

  太突然了,事情怎麼能這樣發展呢?

  袁崇煥到底是有備而來,毛總兵腦袋還在運算之中,他就拋出了重量級的武器——十二大罪。

  這十二大罪包括錢糧不受管轄、冒功、撒潑無禮、走私、干海盜、好色、給魏忠賢立碑、未能收復遼東土地等。

  這十二大罪的提出,證明袁崇煥同志的挖坑功夫,還差得太遠。

  類似這種材料公文,罵的是人是鬼不要緊,有沒有事實也不要緊,貴在找得准,打得狠,比如楊漣參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就是該類型公文的典範。

  但袁崇煥給毛文龍栽的這十二條,實在不太高明,所謂冒功、無禮、好色,只要是人就干過,實在擺不上台。而最有趣的,莫過於給魏忠賢立碑,要知道,當年袁巡撫也干過這出,他曾向朝廷上疏,建議在寧遠給魏忠賢修生祠,可惜由於提早下課,沒能實現。

  這些都是扯淡,其實說來說去就兩個字:辦你。

  文龍兄尚在暈菜之際,袁督師已經派人脫了他的官服,綁起來了。

  綁成粽子的毛文龍終於清醒過來,大喊一聲:

  “文龍無罪!”

  敢喊這句話,是有底的,畢竟是自己的地盤,幾千人就等在外邊,且身為一品武官,總鎮總兵,除皇帝外,無人敢殺。

  但袁崇煥敢,他敢殺毛文龍,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他是袁崇煥,四品文官就敢殺副總兵的袁崇煥。

  第二個原因是一件東西,他拿了出來給毛文龍看。

  當看到這件東西時,毛文龍終於服軟了,這玩意兒他並不陌生,事實上再熟悉不過了,因為他自己也有一件——上方寶劍。

  活到頭了。

  雖說文龍兄手裡也有一把上方寶劍,可惜那是天啟皇帝給的。所謂上方寶劍,是皇帝的像征,不是死皇帝的像征,人都死了,把死人送給你的寶劍拿出來,嚇唬鬼還行,跟現任皇帝的劍死磕,只能是找死了。

  手持上方寶劍的袁崇煥,此刻終於說出了他的心聲和名言:“你道本部院是個書生,本部院是朝廷的將首!”

  毛文龍明白,今天這關不低頭是過不去了,馬上開始裝孫子:

  “文龍自知死罪,只求督師恩赦。”

  統帥認了,屬下自然不湊熱鬧,毛文龍的部將毫無反抗,當即跪倒求饒,只求別把自己搭進去。

  其實事情到此為止,教訓教訓毛文龍,也就湊合了。

  然而,袁崇煥很執著。

  局勢盡在掌握,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切的一切衝昏了他的頭腦,讓他說出了下面的話:

  “今日殺了毛文龍,本督師若不能恢復全遼,願試上方寶劍償命!”這話很准。

  然後他面向京城的方向請旨跪拜,將毛文龍拉出營帳,斬首。

  遼東的重量級風雲人物毛文龍,就此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可惜毛總兵並不知道,他是可以不死的,因為袁崇煥根本就殺不了他,只要他向袁崇煥索要一樣東西。

  這件東西,就是皇帝的旨意。

  在古往今來的戲台、電視劇裡,上方寶劍都是個很牛的東西,扛著到處走,想殺誰就殺誰。

  這種觀點,基本上是京劇票友的水平,別的朝代且不說,在明朝,所謂上方寶劍,說起來是代天子執法,但大多數時候,也就做個樣子,表示皇帝信任我,給我這麼個東西,可以狐假虎威一下,算是特別賞賜。

  一般情況下,真憑這玩意兒去砍人的,是少之又少,最多就是砍點兒中低級別的阿貓阿狗,敢殺朝廷一品大員的,也只有袁崇煥這種二杆子。

  換句話說,袁崇煥要干掉毛文龍,必須有皇帝的旨意,問題在於,毛文龍同志當官多年,肯定也知道這一點,他為什麼不提出來呢?

  對於這個疑問,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經過仔細分析材料,才發現,原來毛文龍同志之所以認栽,只是出於一個偶然的誤會:

  因為當袁崇煥拿出上方寶劍,威脅要殺掉毛文龍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斷送了毛文龍的所有期望。

  他說:我五年平遼,全憑法度,今天不殺你,如何懲戒後人?皇上給我上方寶劍,就是為此!

  

  為此——到底為什麼?

  所謂為此,就是為了維護紀律,也就是客氣客氣的話,沒有特指,因為皇帝並未下令,用此劍殺死毛文龍。

  但在毛文龍聽來,為此,就是皇帝發話,讓袁同志拿著家伙,今天上島來砍自己,所以他沒有反抗。

  換句話說,毛文龍同志之所以束手待斃,是因為他的語法沒學好,沒搞清主謂賓的指代關系,弄錯了行情。

  從小混社會,有豐富江湖經驗的毛總兵就這麼被稀裡糊塗地干掉了。這就是小時候不好好讀書的惡果。

  人干掉了,接下來的是擦屁股程序。

  首先是安慰大家,我只殺毛文龍,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然後是發錢,袁崇煥隨身帶著十萬兩(約六千多萬人民幣),全都發了,只是這種先殺人,再分錢的方式,實在很像強盜打劫。

  而最後,也最重要的一步,是安撫。

  毛文龍手下這幾萬人,基本都是他的親信,要保證這些人不跑,也不散伙,袁崇煥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先是換了一批將領,安插自己的親信,然後又任命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祿當部將,這意思是,我雖然殺了你爹,但那是公事,跟你沒有關系,照用你,別再鬧事。

  幾大棒加胡蘿蔔下去,效果很好,沒人鬧,也沒人反,該干啥還干啥,袁崇煥很高興。

  毛文龍就這麼死了,似乎什麼都沒有改變。

  但後果是有的,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嚴重。

  最高興的是皇太極,他可以放心了,因為毛文龍所控制的區域,除皮島外,還有金州、旅順等地區,而毛總兵人品雖不咋樣,但才能出眾,此人一死,這些地盤就算沒人管了,他可以放心大膽地進攻京城。

  而自信的袁督師認定,他的善後工作非常出色,但他不知道的是,在那群被他安撫的毛文龍部下裡,有這樣三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這三位仁兄就不用多介紹了,都是各類“辮子戲”裡的老熟人了,前兩位先是造反,折騰明朝,後來又跟著吳三桂造反,折騰清朝,史稱“三藩”。

  而最後這位孔有德更是個極品,他是清朝僅有的兩名漢人封王者之一(另一個是吳三桂),當漢奸能當出這麼大成就,實在是因為他的漢奸當得非常徹底。

  多年後鎮守桂林時,他遇到了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被打得滿地找牙,氣不過,竟然自焚了。清朝認為這兄弟很夠意思,就追認了個王。

  這三位仁兄原先都是山東的礦工,覺得掙錢沒夠,就改行當了海盜,後來轉正成了毛文龍的部將。事實證明,這三個人只有毛文龍能鎮得住,因為兩年後,他們就都反了。

  事實還證明,他們是很有點兒水平的,後來當漢奸時很能打仗,為大清的統一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再提一句,那位被袁督師提拔的毛文龍之子毛承祿後來也反了,不過運氣差點兒,沒當上漢奸,就被剁了。

  所謂文龍該死,結果大致如此。

  但跟上述結果相比,下面這個才是最為致命的。

  到底是在朝廷裡混過的,殺死毛文龍後,袁崇煥立刻意識到,這事辦大了。

  所以他立即上疏,向皇帝請罪,說這事我辦錯了,以我的權力,不應該殺死毛文龍,請追究我的責任,等待皇帝處分。

  袁崇煥認識錯誤的態度很誠懇,方法卻不對,如果要追究責任,處分、撤職、充軍都是不夠的,唯一能夠擺平此事的方法,就是殺人償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