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皇帝很脆弱(2)
人只要沒事做,就會開始瞎琢磨,張璁就是典型範例,他窮極無聊之下,看到了毛澄先生撰寫的那份“爹娘名分問題研究報告”,頓時如同醍醐灌頂,翻然醒悟!
他終於意識到,蕭半仙可能是對的,庶吉士當不上了,翰林也當不上了,但入閣為相依然是可能的!
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飛黃騰達就在眼前!
但風險也是很大的,張璁十分清楚,他的對手並不只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毛澄,真正的敵人是那個權傾天下,比皇帝還厲害的楊廷和。得罪了他,是絕對不會有好下場的。
因此,在當時的朝廷裡,大臣們寧可得罪皇帝,也不敢得罪楊大人,十年寒窗混個功名,大家都不容易啊。所以這事很多人都知道,但誰也不敢多嘴。
可偏偏張璁先生是個例外,他這個功名本來就是碰來的,和撿的差不多,況且中了進士之後也是前途渺茫,連個正經工作都沒有。實在太欺負人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誰怕誰,大不了就當老子沒考過好了!
張璁先生雖然不算是個好考生,但也有個特長——禮儀學。他對於古代的這套形式主義很有心得,此刻正中下懷,挑燈夜戰,四處查資料,經過整夜的刻苦寫作,一篇驚世大作橫空出世。
他看著這篇心血之作,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睜著滿布血絲發紅的雙眼,急匆匆地向宮中奔去。他明白,自己的命運即將改變。
明代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大議禮”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這篇文書的內容就不介紹了,這是一篇比較枯燥的文章,估計大家也沒有興趣讀,在文中,張璁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只向朱厚熜說明了一個觀點——你想認誰當爹都行。
朱厚熜實在是太高興了,他拿著張璁的奏折,激動地對天高呼:
“終於可以認我爹了(吾父子獲全矣)!”
朱厚熜如同打了激素一般,興奮不已,他即刻召見了楊廷和,把這篇文章拿給他看,在這位少年皇帝看來,楊先生會在這篇文章面前屈服。
楊廷和看完了,卻沒有說話,只是開始冷笑。
朱厚熜問:“你笑什麼?”
楊廷和答:“這人算是個什麼東西,國家大事哪有他說話的份?!”
說完,他放下了奏章,行禮之後便揚長而去。只留下了氣得發抖的朱厚熜。
好吧,既然這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朱厚熜發作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寫了一封手諭,命令內閣立刻寫出文書,封自己父母為皇帝和皇後。
我是皇帝,難道這點事情都辦不成嗎?
事實生動地告訴朱厚熜,皇帝也有干不成的事情,如果楊廷和先生不同意的話。
內閣的效率甚高,反應甚快,辦事十分干淨利落,楊廷和連個正式回函都沒有,就把那封手諭封了起來,退還給朱厚熜。
皇帝又如何?就不怕你!
朱厚熜氣憤到了極點,他萬沒想到皇帝竟然當得這麼窩囊,決心和楊廷和先生對抗到底。
雙方鬥得不亦樂乎,你來我往,實在是熱鬧非凡,可上天似乎覺得還不夠鬧騰,於是他又派出了一個猛人上場,不鬧得天翻地覆決不甘休!
這位新上場選手成為了最終解決問題的人,但此人並非朝廷重臣,也不是手握兵權的武將,而只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婦女。當然,她也不是什麼外人,這位巾幗英豪就是朱厚熜他媽。
俗語有雲:女人比男人更凶殘。這句話用在這位女士身上實在再合適不過了。
這位第一母親本打算到京城當太後,結果走到通州才得知她不但當不上太後,連兒子都要丟了。身邊的僕人不知道該怎麼辦,詢問她的意見。
“車駕暫停在這裡,大家不要走了。”
那麼什麼時候動身呢?
隨從們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畢竟下人也有老婆孩子,不能總拖著吧。
“想都別想!”第一母親突然發出了怒吼,“你們去告訴姓楊的(楊廷和先生),名分未定之前,我絕不進京!”
這就是所謂傳說中的悍婦,興獻王(朱厚熜父親封號)先生娶了這麼個老婆,想來應該相當熟悉獅子吼神功,這許多年過得也著實不輕松。
現在人都到齊了,大家就使勁鬧吧!
嘉靖皇帝朱厚熜一聽到自己母親到了,頓時興奮不已,他趁熱打鐵,直接派人告訴楊廷和,如果你再不給我父母一個名分,我媽不來了,我也不再干了,寧可回安陸當土財主,也不當皇帝!
張璁也看准了機會,又寫了一篇論禮儀的文章,要求楊廷和讓步給個名分。
一時之間,三方遙相呼應,大有風雨欲來、誓不罷休之勢。
但他們最終並沒有能夠得到勝利,因為他們的對手是楊廷和。
腥風血雨全經歷過,權臣奸宦都沒奈何,還怕你們孤兒寡母?既然要來,就陪你們玩玩吧,讓你們看看什麼叫高層次!
首先,他突然主動前去拜訪朱厚熜,告訴他內閣已經決定,將他的父親和母親分別命名為興獻帝和興獻後,也算給了個交代。
當朱厚熜大喜過望之時,他又不動聲色地給張璁分配工作——南京刑部主事。
南京刑部是個養老的地方,這個安排的意思很簡單——有多遠你就滾多遠,再敢沒事找事,就廢了你。
最後是那位悍婦,她可不像她的兒子那麼好打發,對於目前的稱呼還不滿意,非要在稱號裡加上一個皇字。
研究這種翻來覆去的文字把戲,實在讓人感到有點小題大做死心眼兒,但楊廷和卻不認為這是小事,他用一種極為簡單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反對。
如果要加上那個字也可以,那我楊廷和就辭職回家不干了。
這一招也算歷史悠久,今天的西方政治家們經常使用,楊廷和先生當然不是真的想辭職,朝廷中都是他的人,如果他走了,這個爛攤子怎麼收拾?誰買你皇帝的賬?
果然這招一出,朱厚熜就慌亂了,他才剛來幾天,內閣首輔就不干了,裡裡外外的事情誰應付?
於是朱厚熜決定妥協了,他放棄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向楊廷和先生投降,當然了,是假投降。
第一回合就此結束。楊廷和先生勝。
可能現代的很多人會覺得這一幫子人都很無聊,為了幾個字爭來爭去,絲毫沒有必要,是典型的沒事找抽型。
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真正懂得政治,一位偉大的厚黑學政治家曾經用這樣一句話揭開了背後隱藏的所有秘密:
觀點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也是假的,只有權力鬥爭才是真的。
他們爭來爭去,只是為了一個目的——權力,幾千年來無數人拼死拼活,折騰來折騰去,說穿了也就這麼回事。
計劃
張璁垂頭喪氣地去了南京,他明白這是楊廷和對他的懲罰,但既然是自己的選擇,他也無話可說。
然而正是在南京,他遇見了另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在此人的幫助下,他將完成自己的宏偉夢想——入閣,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桂萼。
桂萼也是一個不得志的人,他很早就中了進士,可惜這人成績差,只考到了三甲,連張璁先生都不如,分配工作也不得意,只得了一個縣令。這人不會做人,得罪了上司,被發配到刑部,混了一個六品主事。
當張璁第一次與桂萼交談,論及個人的悲慘遭遇和不幸經歷時,桂萼已經認定,這位刑部同事將是自己一生的親密戰友。
在無人理會、無所事事的南京,桂萼和張璁在無聊中打發著自己的時光,不斷地抱怨著自己悲慘的人生,痛訴不公的命運,直到有一天,他們握緊了拳頭,決定向那個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人發起進攻。
但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是很實際的,張璁是二甲進士,桂萼是三甲進士,而他們的對手楊廷和先生則是十三歲中舉人、二十歲當翰林的天才。張璁和桂萼是刑部主事,六品芝麻官,楊廷和是朝廷第一號人物,內閣首輔。
差生對優等生,小官對重臣,他們並沒有獲勝的希望。
但老天爺似乎注定要讓蕭半仙的預言兌現,他向這兩位孤軍奮戰的人伸出了援手。
不久之後,一個叫方獻夫的人出現了,他站在了張璁桂萼一邊,為他們尋找與楊廷和作戰的理論彈藥。
此後,黃宗明、霍韜等人也加入了張璁的攻擊集團。
這些人的名字就不用記了,之所以單列出來,只是因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老師——王守仁。
此時王守仁先生已經不在朝廷裡混了,他被楊廷和整頓後,改行當了老師,教起學生來。需要說明的是,雖然他的學生參加這次政治鬥爭並非出自他的授意,但根由確實來源於他。
由於王守仁先生的專業是心學,一向主張人性解放,學這門課的人見到不平之事一般都會去管管閑事,就這麼解放來,解放去,終於解放到了皇帝的頭上。
嘉靖先生雖然是貴為天子,卻被老油條楊廷和先生欺負,連父母都不能認,這件事情干得很不地道,當時許多人都看不過去,其中最為義憤填膺的就是心學的傳人們。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打倒專橫跋扈的楊廷和提供了理論依據。
由此我們得出了明代官場第一魔咒: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去惹王守仁。
但王守仁先生的魔力還不止於此,他活著的時候,得罪他的沒有好下場;在他死後,其精神力量依然光輝奪目,成為無數奸邪小人的噩夢。
於是,在不久之後的一天,張璁找到了桂萼,希望他干一件事情——上奏折向楊廷和開炮。
桂萼不干。
他雖然也算是個憤怒中年,但這種引火燒身的事情倒也不敢干,便又把矛頭對准了張璁:
張璁胸有成竹地看著他:
“這是你揚名立萬的機會,盡管放心,若此折一上,我等必獲全勝!”
桂萼饒有興致地等待著他如此自信的理由。張璁卻只是笑而不答。
張璁的自信確實是有理由的,他得到了一個重量級人物的支持,這位仁兄也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他就是楊一清先生。
說來他也算是陰魂不散,混了幾十年,搞垮無數猛人,雖然原先他和楊廷和是同志關系,有過共同的革命戰鬥友誼(對付劉瑾),但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他也覺得楊廷和太過分了,楊先生向來幫理不幫親,他掉轉了槍口,成為了張璁集團的幕後支持者。
張璁從未如此自信過,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這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然得到了如此大的支持。
很好,所有的一切都已齊備,攻擊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