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395章:反對的聲音

重生明末當皇帝 夏烽原 4835 2024-03-17 21:38

  

  戰略上的調整就更大了,有了火車之後,朝廷對遙遠的邊疆地區的控制力大大增強,已經讓大明擁有了進一步進行領土擴張的能力。

  朱由校將目光瞄向了中亞和西伯利亞。

  在這個世界,只有北半球才出流氓,而且流氓多集中在寒帶地區,只有北半球才能出現大國,也只有北半球才能出現超級大國。

  盡管寒帶的農業不是那麼發達,但是卻合適發展工業。何況在工業時代,工業資源才是更重要的東西。

  

  “陛下,此地即寒苦,何必如此重視?”孫承宗不解的問。

  “此地雖然寒苦,但礦產與森林資源極為豐富,若大明可以占據,日後華夏的工業發展就不用被他國卡住脖子。”朱由校解釋道,“若是此地被沙俄所占,對我華夏威脅太大。即便如今大明國土遼闊,也要將此地占據,此地雖然遼闊,但只要將鐵路修過去,在沿途設立城鎮便可控制。”

  “總之,在西北之地,只要是游牧民族和真無文明之地,鐵路修到哪裡,我們大明就擴張到哪裡。”朱由校說道,“不可使其被異族所據。”

  “陛下聖明。”

  雖然感覺皇帝想得有點太遠了,但總的還是負責任的,統帥部眾臣便沒有再說什麼,便將軍事戰略調整確定了下來。

  火車和鐵路的出現,讓大明接下來的戰略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不過沒幾天,朱由校就收到了一些官員反對繼續發展科技的奏疏,奏疏裡陳述了發展科技的總總弊端。

  朱由校此時大力發展科技,並且不斷向外擴張,實際上不少官員心裡都不認同。他們作為擁有一定文化和頭腦的精英,也能想得出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很多問題。例如引起大規模戰爭等等。

  科技先進也是過,落後也是過。落後的時候有落後的好處,先進當然也有先進的好處,但同樣也會產生新的問題。

  只需要用簡單的辯證觀來思考這個問題。就會明白。

  朱由校可不管誰出來反對什麼,發展科技,提高生產力是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

  正所謂天地人三才,明末處於小冰河時期,天時不利。而朱家的明王朝已有兩百余年之國祚。政權太過腐朽,又加之天災問題,已經失了人和,龍脈顯然鎮壓不住,加之如今地運為七赤金星所主宰,全世界都是戰亂不斷,所以在地利上也不占優勢。

  能使大明走出困境的只有‘人’,人力有時而窮,但是人的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又是比天地更加恐怖的。

  正如《黃帝陰符經》所雲:天發殺機。鬥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翻地覆。

  明末正處於天時不利,地利不備,人和缺失的階段。

  這個時候就要靠人和的力量來扭轉局勢,生產力發展上去了,生產出來的商品多了,分配再公平一些,也就不會把人逼上絕路,天災也就不足為慮了。至於那些龍蛇起陸所導致的叛亂。在生產力的碾壓之下,也折騰不出太大的浪花。

  說白了,就是人與自然的鬥爭,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所以不論如今反對發展科技的聲音有多大。朱由校也要發展生產力。

  至於是不是會使地球提前毀滅,不是他當前應該去思考的問題。但若是讓文化淺薄的西方人去發展科技,人類反倒更容易走向瘋狂的自我毀滅。只有華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是人類未來唯一的希望。

  而且這是世界發展潮流啊!大明若是不發展生產力只能滅亡,而歐洲人這個時候卻是在不斷的探索,最多也就是一百年之後就要開始工業革命了。

  朱由校不過是把進程提前了一百年而已。

  反對擴大采礦規模的臣子最多。因為他們認為挖礦會損傷大明龍脈,進一步引起氣候反常等等問題。

  中國傳統的科學理論認為,礦產是由:正土、偏土、壯土、弱土、牝土之氣所成,例如正土之氣御於埃天,埃天五百歲生缺,缺五百歲生黃埃,黃埃五百歲生黃澒、黃澒五百歲生黃金、黃金千歲生黃龍,黃龍入藏生黃泉,黃泉埃上生黃雲,陰陽相搏為雷、激揚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和於黃海。

  偏土之氣御乎清天,清天八百歲生青曾,青曾八百歲生青澒,青澒八百歲生青金,青金八百歲生青龍,青龍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為青雲,陰陽相薄為雷,激揚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

  這個所謂的‘龍’,實際上就是地脈,並不是生物的那種龍。

  華夏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對於礦產挖掘都是有所限制的,就是出於這個理論。按照這個理論來計算,相當於形成金礦需要2000年的時間,生成黃龍地脈需要3000年的時間。而形成青金(鉛)的時間就更長了,需要2400年,3200年才能形成青龍地脈。但要挖掘破壞一條礦產卻是比較容易的,一條礦脈也許幾十年就能挖光。

  這個理論以現代人看來,也許比較滑稽可笑。但如果將地球看做是一個生命體的話,那麼這些地脈就相當於是輸送養分的血管。地球這個生命體壽命相比人類來說非常長,就像是人與蜉蝣一般,只是地球的生命頻率比人類慢許多,並不意味著地球沒有意識,不會報復人類。

  就如同烏龜,可能壽命非常長,但是烏龜自我感覺的壽命也許也才一百多年,只是它的頻率和其他生物不一樣,眼前看到的東西就像是快進了一般。而蒼蠅之類的生物壽命短暫,但它們自我感覺也有幾十年的壽命,人類的速度在它們眼中就像是慢放一般。

  當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遭遇反彈是肯定的。不過也因為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改造自然、抵抗自然的力量也隨之增強。因為天地之力導致的混亂與政權跌宕就少了,很多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很牛逼的民族,在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之後。也就淪為打醬油的存在,例如那些游牧民族。

  而大明已經出現資本主義了,這個時候想停已經停不下來了。一旦國有資本停下發展腳步,政權必然要被民間資本所顛覆。但若要扼殺民間資本,那麼除非滿清入關。

  所以盡管發展工業文明有種種問題存在。朱由校也只能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死後就算洪水滔天,起碼不會比穿越前的世界更糟糕。

  大明憑借工業革命的優勢,最少又能奠定個幾百年的世界霸主地位,幾百年後的事情誰說的清楚。

  那些反對繼續發展工業的奏疏,很快就石沉大海,毫無反應。

  此時大明發展工業,已經產生了一些環境問題。例如大量燃燒煤炭,導致一些城鎮空氣質量變差,而且到處都是黑灰,在那些鋼鐵冶煉集中的地方。天空甚至都變得有些灰蒙蒙的。

  污染更大的是那些化工廠,還有煉焦活動,同樣造成了污染。

  “先污染後治理嘛!”

  朱由校作為穿越者,對此表示淡定。工業化進程他是見識過的,所以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有經驗。

  所以對於污染現像,還是比較淡定的。

  而對於污染較大的煉焦和化工,也開始成立技術研究項目,希望通過提高生產技術來減少污染。

  至於燒煤問題,那就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了,不過這年頭的工業規模也沒那麼大。

  至於采礦問題。盡管會破壞地脈,但大明不用把全部礦產都放在本土開采。海外殖民地那麼多,可以把礦業分包到海外殖民地去,以及那些落後國家去。

  畢竟那些落後國家要購買大明的商品。首先他們要有錢。財富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勞動者,即便是再強大的搶劫犯也搶劫不到東西。所以那些落後國家必然是要發展一些產業,生產出一些產品來與大明交換商品,那麼礦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向外分包產業。

  擴大外部礦產進口,減少本土礦產開采規模。這是日後肯定要施行的政策,只是當前船只運輸能力有限,這個模式還不是那麼好施行。

  鐵路修建計劃開始有條不紊的展開,鋼軌和枕木生產起來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歐洲人一開始修建鐵路的時候,還是用炒鋼法的技術來制造鐵路軌道,炒鋼法需要人工用錘子不斷的敲擊鋼鐵,早期歐洲人十幾萬公裡的鐵路都是用這種技術生產出的鋼軌。

  但如今大明有平爐煉鋼技術,可以直接得到鋼水,生產鋼軌並不不需要那麼麻煩。

  枕木產能也容易形成,東北、南洋這些地區那麼多的森林資源,生產點枕木不成問題。

  鐵路的鋪設方面實際上成本也沒那麼高,畢竟北方地形比較平坦,不需要打什麼隧道,也不需要面臨那麼多復雜的地形。

  鐵路可以先鋪設,火車制造方面肯定是跟得上的。

  大明鐵路總局隨之成立,鐵路路線測繪,工程投資等等問題逐漸展開,鐵路總局是一個100%國有資本控股的國企,當然作為皇帝,朱由校有5%的股份。國有資本只要占據著主導地位,皇帝就是真正的帝國首富。不論是財富還是權力,都處於金字塔巔峰。但是天塌下來,也是高個子頂著。

  局部鐵路的建設已經率先展開,主要的企業也就是那些國有鋼鐵公司,用來運輸煤炭和礦石的。

  鐵路總局投資的第一條確定下來的鐵路線路是‘京津鐵路’,作為權力中心,這裡也將成為鐵路網絡的核心。

  京津鐵路修建完成之後,運入天津港的貨物就能夠方便的運往京師,京師的很多資源,也能方便的運往港口裝船。

  隨著北方公路網絡的陸續修通,各地也開始需要新的建設項目來拉動就業,電報和鐵路這方面的技術進步,頓時成為了拉動經濟的新動力。

  當前大明的經濟自然不可能如同後世那樣發展迅速,因為後世的中國是將大量西方人的技術引進,從而產生龐大的需求,才能發展得那麼迅速。而這個時代的大明,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沒辦法從外部引進先進技術,只能靠自己研發。

  不過因為朱由校的存在,新技術湧現速度比較快,所以經濟發展速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同時因為改革,大量人口離開農村進入城鎮,基本的資源配置還未完成,這也拉動了經濟發展。

  所以剛改革這幾年,新政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雖然沒有後世中國那麼誇張,但也比較快速了。

  新政改革實際上所產生的效果,並沒有消化完全,基本的資源配置並沒有徹底完成。

  一個離開土地的農民,要找到穩定的工作,還要購買房屋、各種生活用品等等,這些需求並沒有完全滿足。有些農民才剛剛離開農村進入城鎮,還需要一段適應時間。

  而且並不是每個農民工都能在城鎮裡面混出頭,後世中國這些農民工還能返回農村,農村起碼有幾畝地可以維持基本生存。而如今的大明的土地是私有制的,在城鎮裡混不開的農民工是回不去農村的,在農村他們依舊身無立錐之地。

  貧民窟就是這麼產生的。

  此時大明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貧民窟,好在朱由校出台了各種保障措施,加上反腐效果不錯,這些保障措施基本上都實施了下去。而且吃不飽飯可以找民政局,總不可能餓死人,基本生存權還是有所保障的。

  當然這些貧民窟內的貧民也不是全然沒有出路,他們的子女在受教育方面還是能夠保障上完義務教育。同時這些貧民可以選擇移民海外,只要願意做事,混個溫飽總的是不成問題。而且海外資源豐富,若是有點頭腦和運氣,很容易白手起家。

  因為擺脫貧民窟的機會比較多,所以如今新政地區的城鎮,貧民窟規模都不算是很大。(未完待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