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現代言情 廢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300.第300章 - 白玉芙蕖(13)求月票

  

  ※※※

  “這其中關乎經脈的問題實在是太過深奧和精妙了。”

  水浩風看到這裡,忍不住膛目結舌的開口道。

  “的確是啊,實在是太過精妙了。”

  水知凡應和著呆呆的點了點頭。

  從未接觸過這種類型功法的水知凡和水浩風自然是好奇心很重,驚愕心更重的。

  出爪亮翅勢——手厥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此為右勢,右足在前三寸許。雙手置於頭頂,掌心向上,手指相對,右掌比左掌略在前寸許,腰脊要直,頭要領,身要松。注意:雙肩不可端,要沉肩。

  經筋(經脈)循行:手厥陰經筋(經脈)分布於中指、臂內側中間(介於手太陰與手少陰之間)、腋下及胸肋間。初站此樁,掌根手腕內側酸脹,久煉則手厥陰循行部位有通暢感,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足三陰樁勢

  足三陰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其中足太陰經分布在下肢內側前緣,足少陰經分布在內側後緣,足厥陰經分布在中間。

  足太陰經筋(經脈)生向後之真力,足少陰經筋(經脈)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陰經筋(經脈)生向內相合之真力。

  倒拽九牛尾勢——足太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此為左勢,左足為虛步,足尖點地,足趾向左側,足跟提起,重心在右足;右手拇指、食指指向自己的印堂,其余三指自然握拳,右手距頭約一尺,右肘與肩同高。左手置於左胯後,小指、食指伸直,指向身後,中指、無名指回勾,拇指扣在食指指端,掌心向右。

  經筋(經脈)循行:足太陰經脈分布在足大趾、下肢內側前緣及胸腹部。常練此樁,足太陰經筋所循行部位

  

  三盤落地勢——足少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此為右勢,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許,雙足之間相距約一足,雙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收臀,腰脊要直,頭要領起。雙手置於兩胯旁,五指自然張開,虎口向前,手心向下,雙肘由後向外、向前翻擰,與雙膝向後翻擰相對。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許。

  經筋(經脈)循行:足少陰經筋循行於足小趾、足心、下肢內側後緣及脊柱前側。常練此樁,可以強脊柱,經筋(經脈)循行處有通暢感,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吊尾勢——足厥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此為左勢,左足略在前三寸許,雙足外分成180度角,雙足尖向外,足跟向裡,雙足跟相距約一足,彎腰,抬頭,雙手十指交叉,手指交於對側掌心而非掌背,掌心向下。注意:膝不可彎屈,頭不可低下。右勢反之。

  經筋循行:足厥陰經筋循行於足大趾、下肢內側中間,介於足太陰與足少陰之間。常練此樁,可使經筋所過之處生通暢之感,足下生出向內相合之真力。

  足三陽樁勢

  足三陽經筋主要分布於下肢外側,其中足陽明經分布在外側前緣,足太陽經分布在外緣,足少陽經分布在中間。

  足陽明經生向前之真力,足太陽經生向上之真力,足少陽經生向外開之真力。

  臥虎撲食勢——足陽明經筋

  樁勢要領:此為左勢,左足為虛步,重心在右足,雙手十指並攏支地,雙手與肩同寬,腰脊要直,頭要抬,要有領起全身之意。注意:腰背要平,右膝不可過屈。

  經筋循行:足陽明經筋分布於足二趾、三趾、四趾、下肢外側前緣、胸腹、面頰等部。常練此樁,足陽明經筋循行部有通暢感,足下生出向前之真力。

  打躬勢——足太陽經筋

  樁勢要領:此為右勢,右足略前,重心在左足,雙足相距約一橫足寬。俯身下腰,雙手十指交叉,手指交於對側手的手背,置於頭後,掌心向上。注意:雙肘不要夾,要展開,前臂成一直線,腰脊要直,不可凸背,頸不可彎。

  經筋循行:足太陽經筋分布於足小趾、下肢外側後緣、腰背及頭頂等處。常站此樁,足太陽經筋循行部位會有通暢之感,足下生出向上之真力。

  青龍探爪勢——足少陽經筋

  樁勢要領:此為左勢,左足在前,右足外擺,雙足成90度角,右掌推向左側;左手半握拳,置於左胯旁,頭歪向左側。注意:頭要領,雖然是頭歪的姿勢,但意領要強。

  經筋循行:足少陽經筋分布於足第四趾、足背、下肢外側中間、身體的左右兩側及頭的側部。常站此樁,足少陽經筋循行部位有酸麻脹熱及通暢感,足下生出外開之真力。

  通過站易筋經樁勢,可生出一種內在的真力,此力外柔內剛,具有極強的穿透力。此力生於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通過十二經筋(經脈)而從手足發出,對應女口下:十二經脈中,陽陰經脈相表裡對應,而二者生出之真力的方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下、左右、前後共三維六向,足下真力亦是上下、左右、前後三維六向,如此手足相合,正如著名武術家王薌齋所雲“三勁成體、六力錯綜”。

  內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與外較,外勿略也。內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凡煉內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於積氣也。積氣者,專於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於用揉,其法詳後。凡揉之時,宜解襟仰臥,手掌著處,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弛,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絕其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是名曰守。斯為合式。蓋揉在於是,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於是。久久積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設如雜念紛紜,弛想世務,神氣隨之而不凝,則虛其揉矣,何益之有。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