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重生之我是慈禧

十、江南江北(二)

重生之我是慈禧 因顧惜朝 2731 2024-03-17 21:38

  

  東王軍事九千歲楊秀清宣召眾王議事,北王韋昌輝以下全部列隊排班候在金碧輝煌的東王府,自從天王府初次修建被大火燒毀之後重新營建,規模和制式遠沒有東王府高大巍峨精美絕倫,連見慣了富貴的北王韋昌輝打量了放在東王御座前頭的兩個深碧色的翡翠大西瓜,奢侈富麗堂皇的程度,讓北王都暗暗心驚。

  太平天國的眾王侯候了半個時辰,卻是一個人都不敢露出半點不耐煩的神色,過了一會一個穿著大紅色龍紋的侍從從純金的屏風出來,站在一人高的無聲燃燒著的盤龍沉香紅玉燭邊上——這本來是江寧要進獻北京的貢品,鼻孔朝天,雙手放在背後,“東王正在和天父溝通,請諸王稍等片刻。”

  韋昌輝連忙開口,“和天父的事兒,比我們這些人的事兒緊要多了,我們等著,不礙事,倒是麻煩您受累通傳了,”韋昌輝上前拉住了那個侍從的手,拉扯之間,偷偷地塞了一個十兩的金元寶到那個侍從的袖子裡,那個倨傲的侍從拈了拈袖子裡的分量,臉色才好看了些,韋昌輝親自把侍從送了出去,還特意說了好些好話,那侍從瞧著左右無人,這才悄悄地和韋昌輝說道:“東王九千歲正在三十二娘娘那裡,估摸著半盞茶的時候就能出來了,北王切勿焦急哦。”

  

  “東王九千歲駕到!”隨著侍從的高聲宣告,候在金殿上的諸多王侯連忙跪下行禮,“恭迎東王,東王九千歲千歲千歲!”

  一對太平天國的女將提了香爐出來,再是一對捧寶劍,一對拿金玉如意,一對捧寶石花籃,一對拿著拂塵,最後是一對龍扇,眾人山呼之聲中,楊秀清穿著褚黃色的龍服,打著哈欠從後頭轉了出來,打坐在了龍椅上,環視了一周,滿意地點了點頭,“眾兄弟都起來吧。”

  “謝東王九千歲!”

  眾人又拜了三下——叩拜天王為五下,方才一一站了起來,北王韋昌輝因是首義五王之一,除了死了的西王南王,還有在湖口督戰的翼王外,他是諸王之中東王以下第一人,有些話必須他來請示,北王一拱手,恭敬地說道:“九千歲,今個宣召咱們,所為何事,請示下。”北王韋昌輝主管軍事,在天京的北王府裡頭搭建高高瞭望樓,一旦敵軍攻城,韋昌輝就親自登上高樓指揮,白天以吹角搖旗為號,夜裡則以懸燈為令,將士們就以號令出擊,力戰清軍。

  如今的楊秀清是三十多歲的年紀,正是男人最好的季節,他抖擻了精神,把自己從在三十二房娘娘床上的威風恢復了過來,帶到了自己的宮殿裡頭,“今個找大家來,是剛才我得到了天父的指示,”眾王連忙跪聽天父的天音御言,楊秀清得意地瞧著平時桀驁不馴的天國開國功臣此時溫順的如同綿羊一般,心中暢快無比,只有北王心裡知道了剛才楊秀清到底在做什麼,心下暗暗罵娘,“天父有令,天京是小天堂所在,但是清妖用心險惡,在孝陵衛、鎮江兩地建築大營企圖阻擾咱們天國大業,其心可誅!特意降下法身,曉諭於我,告知大家,眼下第一目的就是要打垮兩座大營!”

  為了江南江北兩座大營,天京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沒有一絲小天堂祥和安寧的景像。

  果然是為了這事,韋昌輝在心裡冷笑,鹹豐四年五月起,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奉命幫辦江南大營軍務,自領綠營清軍數萬駐扎於皖蘇邊界稱為“九華山大營”,認為高資乃是太平軍運糧通往南京要道,乃令江寧知府劉存厚領三營一千六百人綠營清軍駐守高資市郊煙墩山以扼南京;糧道受到威脅的天京城,終於忍無可忍,下定決心要解決掉近在咫尺的貼身威脅。

  “天父無所不知,必定能指導天國旗開得勝!”韋昌輝言不由衷,表面上卻又精神亢奮地贊了幾句,韋昌輝並不是首批發展的拜上帝教信徒,韋昌輝是本地富裕人家,之所以加入拜上帝會,是因為不堪當地地主團練的欺壓,這北王的位置也酬他在起義之前,冒著危險在家中日夜鍛煉兵器、提供財產的功勞。

  “這是自然,天父已經降下旨意,諸王聽我派遣,”楊秀清得意萬分,眼中的笑意都要滿了出來,翹起二郎腿自顧自的吩咐起,“燕王兄弟,你帶著陳玉成、李秀成、塗振興等部自紫金山出發,先去滅掉吉爾杭阿在高資的兵馬!等翼王兄弟到了,等我的諭旨,兩部分別各攻打江南江北兩座清妖的大營,”楊秀清瞧見韋昌輝欲言又止,鋒利的雙眼眯了起來,“北王兄弟,你就坐陣天京之中,這天京小天堂不得有失,你的部屬等翼王到了之後,交給翼王吧。怎麼,你不願?”

  韋昌輝聽到楊秀清低冷的聲音,一哆嗦,回過神來,連忙恭順地說道:“哪裡的話,我的手下自然就是東王千歲的,九千歲哪裡的話,拿去用便是,還需要和我說什麼,我並無二話的。”

  “那便好,”楊秀清對著韋昌輝的反應比較滿意,點了點頭,“本王也不怕醜話說前頭,如今天國氣運昌隆,但是總有跳梁小醜一般的清妖在邊上騷擾,眼下第一要緊的事兒就是打掃干淨天京周圍,若是誰在這件事上和本王過不去,那就是和天父過不去!”楊秀清想起了什麼,“還有就是和天王過不去!誰都饒不了他!”聲音越發嚴厲了起來,諸王聽得瑟瑟發抖,連忙跪下聽命。

  已經是三更時分了,韋昌輝疲憊地從雕梁畫棟的東王府出來,剛剛楊秀清又讓天父上了身,渾身發抖之後,疾言厲色地發作了一番,眾王又是跪著聽天父玉音,如此鬧騰了一番之後,已經很晚了,等到出了東王府,韋昌輝已經疲倦地不想再和諸王說話,一拱手,就進了自己三十六人抬的轎子,一跺底板,轎子就應聲而起,離開了這個韋昌輝最討厭來的地方。

  北王的轎子如同一個移動的房子,在韋昌輝邊上伺候的一個親隨瞅見北王的神色,就在邊上湊趣道:“什麼九千歲,那是前朝大太監劉瑾的稱號呢,呸他那醜樣,將來就是凌遲處死,被剮了的命!”

  “閉嘴!禍從口出!”原本閉目養神的韋昌輝睜開了眼睛,連忙呵斥自己的貼身心腹,那親隨唯唯諾諾,不敢多說話,只把溫熱適宜入嘴的太子參湯奉給了韋昌輝漱口,韋昌輝漱了口,把參湯吐到了鑲嵌紅寶石和珍珠的小盆子裡頭,抹了嘴,想了一會,漠然地開口道,“有些事天王也該知道,小六你說是不是?”

  “這是自然,天王可是天父次子,耶穌之弟,統轄這地上的小天堂呢,小六一定把消息傳給天王府裡頭去!”

  不愧是自己貼身用的人,就是伶俐,“唔,就是該這樣,不帶兵就罷了,本王就呆在天京裡頭享福便是,這些征戰的事兒,還是交給年輕人去做吧。”

  “有福之人不用忙,說的就是王爺您嘞。”

  “嘿,那是自然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