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都市青春 謹言

第二百六十九章

謹言 來自遠方 4431 2024-03-17 21:49

  

  歐洲局勢如何,暫時影響不到華夏。

  十月中旬,德國與華夏就貿易等多方面合作簽訂補充條款。

  同月,首批德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抵達華夏。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做出了種種限制,巨額賠款也造成了德國國內經濟困難,卻並沒打垮這個國家。強大的工業體系,陸軍總參謀部的核心,以及由俾斯麥一手創建的統一德國,依舊保存了下來。

  因戰敗和其後種種不公平對待,仇恨的種子也在日耳曼人中生根發芽。就算不是小胡子,也會是其他人,德國人的憤怒,總會找到宣泄的途徑。

  這個途徑,就是戰爭。

  正如法國元帥福煦所說:“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後的戰爭帝凰:神醫棄妃全文閱讀。”

  最終,他的“預言”在一九三九年得到應驗。

  抵達華夏的德國工程師將被安排在東西伯利亞的赤塔工作。新建的機械廠,飛機廠,和汽車制造廠都可以讓他們發揮所長。

  隨著華夏對東西伯利亞的開發,煤鐵等礦產資源也源源不斷的輸送回國內。建立在赤塔的機械廠,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礦山機械。研發過程中,華夏的技術人員遇到不少難題,有了這些經驗豐富,技藝嫻熟的德國人,算是解了機械廠的燃眉之急。

  進入飛機制造廠工作的,除了二十五名技術工人,還有四十名德國試飛員。其中就有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二戰時的德國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

  一戰結束後,他本該到丹麥工作,聞聽德國政府招募“試飛員”,便和朋友一起報名,沒想到,工作地點竟然是在華夏。

  在輪船上,戈林發現,這四十名試飛員全部是參加過一戰,有戰鬥經驗的退役軍人。

  是計劃,還是巧合?

  戈林不清楚,但他猜測到了某種可能,並開始對這次華夏之行充滿期待。

  赤塔的汽車制造廠分為一廠和二廠,一廠主要生產卡車,二廠是拖拉機廠。德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大多被“分配”到拖拉機廠工作,從事“拖拉機地盤和車身”的研究。只不過,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制造出的“拖拉機”,沒在農田中發揮作用,全部被開上了戰場。

  飛機試飛員,坦克駕駛員,還有以各種各樣名義來華的德國退役軍人,開始了在華夏為期五年的工作生活。

  在此期間,外部的一切都與他們沒有關系,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切為了德意志!”

  華夏與德國的合作沒有瞞過英法等國的眼睛。英法兩國公使同時照會華夏政府,表示出了對這件事的關注。華夏政府給出的回答是:“這是民間合作,不是政府行為,只發展民用工業,並不違背任何國際條約。”

  同時,華夏政府還表明,他們開展合作的不只有德國,還有白俄,蘇俄,美國,包括英法兩國,都同華夏有商業往來,民間合作。

  “商業行為不涉及軍事,華夏愛好和平。”

  老謀深算的朱爾典因健康問題在幾個月前卸任,返回英國,大不列顛新任駐華公使艾斯頓爵士把不准華夏的脈搏,法國全權駐華公使柏蔔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在表面上接受華夏給出的答案。

  但英法兩國始終對德國與華夏的合作保持高度警惕,派遣間諜失敗之後,轉而想方設法收買當地人。遺憾的是,能夠接觸到機密的人員很少為財帛美色動心,願意“幫忙”的人,送出的消息毫無用處。

  花了不少錢,卻無法得到想要的信息,反而引起華夏的警覺,為了避免產生更大的“誤會”,再不甘心,艾斯頓與柏蔔也只能暫時收手。

  除了整天在屋子裡打轉的艾斯頓和柏蔔,李謹言也很想到赤塔去看一看,提出要求,卻被樓少帥打了回票。

  赤塔的工廠,名義上是民間出資,實際上卻是政府在幕後操控,其中牽涉到太多問題。他是個商人,不是軍人,也不是政府官員,冒冒失失的跑過去,的確不太合適。

  失望是難免的,卻不是不能利劍。

  “想去的話,等我有時間。”

  李謹言搖頭,“我也只是一時興起重生之再覓良人最新章節。“

  “是嗎?”

  “我說真的。”李謹言靠在桌邊,“就是一時興起,也沒什麼可看的。”說白了,飛機廠,汽車廠,兵工廠,關北哪樣沒有?

  

  “哪件?”

  “到蘇俄辦廠的事。”李謹言笑眯眯的說道:“白俄那邊不是問題,蘇俄那裡有喀山他們在,只要運作得當,廠子開起來盈利會相當可觀。現在那邊什麼都缺,尤其是糧食和生活用品。蘇俄又出了新經濟政策,允許外國商人租廠,我估算了一下,成本不會太多,穩賺不賠。”

  “想好了?”

  “恩。”

  “派誰去?”

  “馮經理,還有不少商人都有興趣。可以組個商團,順便以少帥的名義送去一批援助物資,也算是敦親睦鄰。”

  “我的名義?”

  “對。”李謹言點頭,“要不就大帥?反正錢是咱們家出的。”

  “哦。”

  “……少帥。”

  “怎麼?”

  “咱們說正經事呢。”

  李謹言握住探入長衫下擺的手腕,試圖講理。不想對方卻直接用牙咬開了他的領扣。

  溫熱的氣息拂過喉間,帶起一陣麻--癢。掌心所到之處,一片灼熱。李謹言咬著嘴唇,恨恨的扯開軍裝外套,隔著襯衣咬上了樓逍的肩膀,他就知道,和樓老虎談正經事,十次有九次沒法正經收場……

  到蘇俄開場,李謹言也是考慮了很久。

  現在是1920年,還有四年,弗拉基米爾就要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如果繼任者是斯大林,這件事還需要再斟酌一下,但實際情況是,無論從那個方面看,基洛夫的地位和聲望都排在斯大林之前。就算是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也比斯大林的威望高出許多。

  再沒政治眼光的人,都能清楚看到這一點。

  只要沒有哪只蝴蝶再不負責任的扇翅膀,硬把斯大林給扇到蘇維埃主席的寶座上,李謹言完全可以肯定,接替弗拉基米爾的除了基洛夫不做他想。退一萬步說,基洛夫再遭暗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等人也不是好對付的。斯大林想要干脆利落的扳倒所有對手,幾乎不可能。

  何況,經過戰場上的洗禮,基洛夫已經發生了改變,想要對他實行暗殺,絕非易事。一旦露出蛛絲馬跡,被送去見馬--克-思的是誰,還真不好說。

  看山說道基洛夫極大的信任,與國聯的聯系變得更加小心。李謹言開始考慮,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暫時停止同喀山聯絡。直到在蘇俄設立更隱秘的聯絡點。

  站的位置越高,身邊的危險就越多。李謹言不想因為自己或其他人的疏漏,給喀山以及和他一樣的情報人員帶來危險。

  在這段時間內,潛伏在俄國的情報人員會變得格外“孤獨”。

  “啞叔,這件事你來辦吧。”李謹言輕輕嘆了口氣,“從四處挑兩個人,想辦法留在莫斯科。”

  啞叔點頭(射雕雙穿)回首向來處最新章節。

  不需要李謹言仔細說明,啞叔就能猜到這兩個人是要長期潛伏的。在腦子裡把手底下的人挨個過一遍,要機靈,還要是生面孔……挑來挑去,最終圈定了生活在後貝加爾的一對兄妹,謝沙和霍娜。

  當年,東西伯利亞邊境軍總指揮米哈洛夫被許二姐等人給抓了,接替他的安德烈是個大俄羅斯主義者,對境內的少數民族實行殘酷壓迫。

  謝沙兄妹和加入了西伯利亞反抗組織的米爾夏,都是當時的幸存者,被許二姐等人所救。米爾夏現在在基洛夫身邊工作,時常出入克裡姆林宮,謝沙兄妹認識米爾夏,卻不認識喀山,他們是最合適的人選。

  啞叔取出紙筆,將他計劃的人選寫出來,遞給李謹言。

  ”啞叔,這對兄妹可靠嗎?”

  “可靠。”啞叔繼續寫到,“會再安排人照看他們。”

  李謹言點點頭,沒有再提出疑問。

  十月二十八日,北六省商團代表啟程前往蘇俄。在此之前,蘇俄駐華外交代表霍克斯親自前來關北,向樓少帥和李謹言轉達了蘇俄對商團的重視,以及對援助物資的感謝。

  因蘇俄有欠賬不還和沒收私人財產的前科,英法等國對到蘇俄辦廠都存有疑慮,更不用說在革命中遭受到最大衝擊的沙俄貴族和資本家。相比起蘇俄,他們更樂於到白俄投資辦廠。喀山的自由貿易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富有“冒險精神”的美國人倒是對蘇俄的市場很感興趣,可意識形態的不同,加上其他顧慮,還是拖延了牛仔們的腳步。歷史上,美國人哈默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因此收獲頗豐。此後,他還成功勸說-反--共-的老福特在蘇俄開廠,有了不錯的開端,越來也多的國外資本湧入蘇俄,為蘇俄後期的工業建設奠定了基礎。

  對利益的追求,可以打破任何壁壘。

  李謹言要做的,和美國人哈默沒什麼不同。行動的步伐卻比哈默早了一年。

  時間就是金錢,在哪個時代都是真理。

  俄國內戰停止,自然災害和疾病卻無法避免,城市和鄉村,每天都有人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亡。這場災難曾經造成幾百萬人的死亡,導致了民間-叛--亂,曾堅決支持十月革命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也卷入其中。

  如今,災荒已經發生,矛盾卻還沒有重度激-化,蘇維埃領導層比歷史上更早提出新經濟計劃,李謹言的商業觸角先美國一步探入了蘇俄版圖。

  “小麥,罐頭,布匹,鞋子。”

  華夏商團帶去的不只有辦廠計劃,還有大量的援助物資,當火車抵達的那一刻,莫斯科火車站外已經擠滿了人群。

  聽到汽笛聲傳來,人群傳出一陣騷--動,秩序變得更加混亂,車站前的士兵幾乎控制不住激動的人群。當得知華夏開來的火車上裝有大量的面粉和罐頭時,飢餓的莫斯科人,很難再保持冷靜。

  直到兩個大胡子軍官帶領“援軍“趕到,混亂的場面才被控制下來。

  喀山和布瓊尼,兩位蘇俄英雄一起出現,騷-動的人群終於安靜下來。

  喀山下馬,在幾名士兵的護衛下走進車站,經過十幾分鐘,華夏商團成員和他一同走了出來。馮經理等人是見過大場面的,卻也被眼前的情形嚇了一跳,這些蘇俄人看著他們的目光,像隨時會撲上來咬一口。

  驚嚇過後,眾人卻變得興奮起來,他們從這一張張激動的面孔上,看到了商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