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561【決戰序曲】

王梓鈞 3834 2024-03-17 21:39

  

  遼陽以東四十裡,代善率軍迅速回援,橫豎還是晚了一步。

  接到威寧營陷落的消息,代善坐在營帳裡發愣,滿腔怨氣全都算在多爾袞頭上。。。

  若非抽調太多兵力,跑去河北打仗,遼南山區怎會接連失守?大家都不願出兵河北,只有豪格說著要打,多爾袞那混蛋竟然同意了。

  多爾袞和豪格都要打,其他滿洲貴族哪能阻止?

  威寧營的戰略位置無比重要,向西可以直接攻打遼陽,向北可以直接攻打沈陽。而沈陽和遼陽,都是滿清的統治核心!

  接下來,代善不知盧像升會向哪邊進軍,只能將自己的部隊一分為二。一部去守沈陽,一部去守遼陽,同時給多爾袞傳信,讓多爾袞趕緊帶兵回來,別在耀州跟大同軍主力瞎耗。

  耀州,就是幾百年後的大石橋市,那座城是滿清修來跟遼南明軍對峙的,是為了掐斷遼南和遼西兩地明軍的聯系。

  它本身沒啥價值,這種關鍵時刻,該放棄就要放棄。

  代善派人去耀州報信,多爾袞接到消息,也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我大清到底是怎麼了?

  

  咋就守不住啊,按理說肯定能守住的!

  “攝政王,撤軍吧。”

  滿洲貴族會議召開,一致同意撤軍,回去防守遼陽和沈陽,多爾袞已經不能一意孤行了。

  多爾袞說道:“得等雨季,現在撤就是找死!”

  東北雨季,在農歷六月和七月。

  當年曹操征烏丸,就是遇到遼西雨季,兩條運糧漕渠沿岸泥濘,根本就沒有辦法行軍打仗。最後沒辦法,只能采取郭嘉的建議,舍棄輜重走盧龍古道,冒著巨大風險搞長途奔襲。

  袁紹的兩個兒子,還有那些烏丸首領,完全沒料到曹操會雨季出兵,結果被曹操打得一敗塗地。

  在東北打仗,必須關注天氣。

  明軍在薩爾滸之戰大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顧天時。

  說是四路大軍圍剿,但居然在農歷二月出兵,一些地方還是冰天雪地,甚至接連下了幾場雪。大雪封山之下,韃子又在山中設置障礙,導致明軍的四路大軍,有的行軍速度快,有的行軍速度慢,被努爾哈赤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大明的前線將帥,當然知道這樣不行,可耐不住文官一直催促啊。

  方從哲、黃嘉善、趙興邦等官員,一直催一直催,說再不出兵,糧餉就撐不住了——戰爭狀態的軍餉更高,早點打完仗能省很多軍費。

  無奈之下,楊鎬硬著頭皮出兵,這種糊塗仗不敗才怪,成就努爾哈赤以少勝多的威名。

  雪天被努爾哈赤利用過,雨季也被努爾哈赤利用過。

  萬歷四十七年,努爾哈赤偷襲開原,後金貴族全部表示反對,因為雨季已經來臨了,根本就沒辦法行軍。努爾哈赤力排眾議,學曹操不帶輜重,只帶一些楯車,冒雨殺到開原,大明軍隊散在城外各處,根本就來不及回城集結。

  於是,開原陷落,鐵嶺陷落。

  多爾袞提出的作戰方針,就是在雨季跟大同軍打仗。

  雖然淋雨之後,八旗兵的弓弦會變軟,箭羽遇水收縮影響命中率。但弓箭還是能射出去的,大同軍的火炮卻打不響,大同軍的火銃也打不響。

  當初的蓋州攻防戰,滿清損失太多火炮。再加上大同朝廷嚴禁火藥北運,滿清無法入關購買火藥,滿清的火器部隊已經大大縮減。

  多爾袞想打勝仗,只能在雨季打,這是他一直耗時間的原因。

  現在威寧營失陷,多爾袞就算撤軍,也得等雨季再撤。到時候,把輜重運進耀州城,滿清主力輕裝撤走,順便誘使大同軍在雨天作戰。

  ……

  李正看著粗糙的沙盤,將大同軍的旗幟,插在威寧營的位置,說道:“遲則一月,早則半月,遼東雨季就快到了。這個多爾袞,耗糧肯定耗不過咱們,卻一直跟咱們耗著。我看啦,他就是在等雨季來臨!”

  “正好,真刀真槍打一仗!”胡定貴說。

  大同軍縮在營寨裡不打仗,多爾袞同樣縮在營寨裡不打仗。特別是代善率軍離開之後,多爾袞的兵力更少,就更是一直加固防守營寨。

  蕭宗顯說:“幸好早有准備,去年運來了許多長槍。足足八千杆制式長槍,本來是要擴編武裝農兵的,現在全部給火銃兵換上。火銃就算裝了刺刀,也肯定不如長槍好使。”

  大同軍的燧發槍,陰雨天或許還能用,大雨天多半無法擊發。

  李正笑道:“將長槍從蓋州運來,都發下去操練操練。自拿上火銃之後,火銃兵只練刺刀,長槍手藝怕是都生疏了。”

  今年的雨季,來得有點晚,半個月過去只零星下雨。

  八千杆長槍運到耀州城外大營,只夠兩個師的火銃兵換裝。

  火銃兵們輪換著列陣操練,他們大部分屬於農兵出身。而農兵訓練的就是槍陣,如今再拿起長槍,立即回想起以前的歲月。

  至六月中旬,雨天越來越多,但還沒迎來特大暴雨。

  多爾袞開始向耀州城轉運物資,把雨季帶不走的輜重,全部運進耀州城儲存。這也是他拖時間的原因,一旦進入雨季,耀州城基本就安全了,大同軍是打不進去的。

  而李正這邊,也開始渡河扎營,跟滿清主力貼得更近。

  雙方都是一樣的打算,等著大雨天開戰。火炮、火銃、弓箭都不能用,彼此用冷兵器廝殺,他們都覺得自己肯定會贏。

  更何況,大同軍還有秘密武器,那就是給燧發槍加裝的皮套子,准確的說更像是皮盒子。

  用皮盒子將關鍵部位給包住,避免被雨水直接淋倒。槍管和槍身的縫隙,再塗抹一層蜂蠟,避免雨水從縫隙流進藥池。(歐美近代也有這種裝備,叫做“cow'sknee”。)

  有這玩意兒,能在大雨天開一槍,重新填彈肯定被淋濕。

  關鍵時候,一槍足矣!

  “轟隆隆!”

  暴雨天終於來臨,由於下得實在太大,並沒有因此爆發戰鬥。

  翌日,變成小雨。

  多爾袞下令全軍出營,只要大同軍不動,他就立即趁機冒雨撤退。騎兵是沒法追趕的,因為道路泥濘難行,只能牽著馬兒走路。

  “火銃兵,全部填好彈藥!”

  包括龍騎兵在內,都在營帳裡填裝彈藥,用蜂蠟仔細塗抹縫隙,再用皮套子小心包裹住。

  火藥是妥善保存的,並沒有受潮。但填進藥池後,最好還是快點擊發,這雨季的空氣比較潮濕。

  八千杆長槍,暫由近戰兵幫忙拿著,等他們開完一槍再說。

  遼東的驍騎兵,已經擴編為騎兵師,而且全部練習過牆式衝鋒。但是,這次打仗注定沒用,騎兵都得轉化為步兵,泥濘的地面根本衝不起來。

  雙方加起來,將近九萬人。

  淋著淅瀝瀝的小雨,踩著泥水緩慢列陣。

  對於八旗軍而言,這是一場決定命運的戰鬥。一旦敗北,遼東岌岌可危,因此都放下矛盾,攢足了心氣兒要浴血廝殺。

  列陣之後,雙方沒有急著進攻,而是讓民夫壘築高台。

  用麻袋裝滿泥巴,壘個兩三米即可,再借助千裡鏡,主帥勉強能看清戰場全貌。

  八旗軍不但放棄弓箭,楯車也放棄了,這玩意兒在泥水裡速度太慢。反正大同軍的火器無法使用,那麼楯車也沒必要上場。

  雙方的棉甲都被淋濕了,重量大增,踩在泥濘中更難移動。

  多爾袞要跟大同軍比拼意志力,他認為八旗勇士必定獲勝。這是唯一的勝利機會,大同軍的火器太厲害,八旗軍只能這樣拼死一搏。

  三個師的火銃兵,三個師的龍騎兵,此刻都小心意列陣,盡可能保持火銃平放。

  將近兩萬支燧發槍,全都已經上藥填彈,他們在雨中只有一次開槍的機會。

  關鍵一槍,抵定勝局,八旗兵必被打得毫無防備。

  滿清那邊,連燧發槍都沒列裝,自然想不到還有防水裝置。因為這種防水裝置,只能配在燧發槍上,火繩槍是完全沒效果的。

  吳三桂此刻棄馬步戰,帶著隊伍緩緩前進。

  吳三桂不敢投降或倒戈,因為吳家和祖家,是遼東最大的漢奸家族,他知道大同朝廷對待漢奸的政策。

  可是,吳三桂手下的兵,此刻卻隨時准備潰逃。

  韃子跟大同軍拼命,關他們這些漢軍屁事?打仗做做樣子即可,沒必要把命丟了,一旦韃子主力崩潰,最近幾年編入八旗軍的漢人,怕是全部都要跪地請降。

  當然,資歷深厚的漢軍八旗,估計就要真的奮力拼殺了,因為他們真把自己當成八旗軍。

  “轟隆隆!”

  幾道雷聲響起,雨勢變得更大,不再是淅瀝瀝的小雨。

  雙方的旗號發出,中路和兩翼開始前進。

  大同軍走得非常慢,泥濘中列陣前行,害怕腳踩滑了摔倒,火銃兵手裡可是捧著致勝寶貝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