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226章 成熟(3)

  

  這麼看來,現在醫院裡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坐鎮門診,二三十歲的醫生只能坐在一旁打蒼蠅,也實在不是沒有來由的。醫術如何暫且不說,人家畢竟多活了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李時珍明顯不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的醫生,一點潮流意識都沒有,他給窮人看病,竟敢不收上百萬的醫療費,竟敢熱情問診噓寒問暖,竟敢免除所有的檢驗費、治療費,實在是“罪大惡極”!

  行醫十幾年,不計成本,只求救人,李時珍就這麼堅持了下來。他的積蓄越來越少,名聲卻越來越大。

  於是到了嘉靖三十年(1551),他迎來了人生的一場大變,在這一年,幾個人找到他,十分客氣地把他請到了楚王府,希望他擔任楚王的私人醫生。

  能吃飽飯,還有無數的醫書和藥材資源,李時珍不是傻瓜,他答應了。

  在楚王府,李時珍干得很不錯,治好了很多人,被稱為神醫,名震天下。

  好東西人人都想要,尤其是嘉靖這樣的人,所以在聽說李時珍的大名後,他便告訴楚王,你另外找一個醫生,把這個給我送過來。

  就這樣,李時珍進入了太醫院,並見到了大明帝國最高級的病人嘉靖。

  其實能進入太醫院,李時珍是很高興的,能做到太醫,也算是醫生中的成功人士了,不得意一下,實在也說不過去。

  但沒過多久,他就想走了。

  具體原因並不像許多書上所說的那樣,什麼嫉惡如仇、厭惡庸醫等等,李時珍不是海瑞,走南闖北混了那麼多年,場面上的事情還是過得去的。他之所以要走,實在是因為力不從心。

  李時珍是神醫,在那個年頭,只要不是天花、肺結核之類的絕症,他基本上都能搞定,可問題在於,他那位唯一的病人是沒病找病。

  嘉靖其實身體很好,只要能夠堅持鍛煉,每天早上跑跑步打打太極拳,活個七八十歲應該不成問題。可他的目標過於遠大,七八十?至少也要活個七八百才夠本。

  於是他開始沒事找抽,日復一日地吃重金屬和水銀,還美其名曰金丹。李時珍倒是勸過他,也想幫他,卻毫無用處。

  這實在怪不得李時珍,因為要從科學門類來分,嘉靖同志弄的這一套應該算是有機化學,隔行如隔山,李醫生當年也沒搞過化學,只能愛莫能助了。

  太醫院別的沒有,醫書和藥材是不缺的,於是嘉靖接著磕他的藥,李時珍接著搞他的研究,直到有一天,他認為自己已經學不到更多東西了,便打起背包,收拾資料,離開了這個他曾無限向往的地方。

  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時珍回到了民間,這一年他三十五歲,見過最窮的貧民,也看過最富的天子,到過寒酸的茅舍,也走過金鑾大殿,人世間的富貴、疾苦他已了然於胸。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他爹就是被一堆奇形怪狀的藥材給治死的。在表示哀悼的同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李時珍的那個年代,患了感冒開給你幾劑砒霜應該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沒辦法,咱中國地大物博,藥材植物也多,到底哪種東西治什麼病,誰都搞不清楚,被亂治胡吃搞死的人,也只有閻王才能數得清。

  憶往昔,他此起彼伏,於是他決定寫一本書,寫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藥材以及正確用法的書。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本草綱目》。

  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李時珍開始寫這本書,要知道,醫書不是小說,你不但要寫出藥用植物的形狀、外貌,還要詳細描述它的特點、療效。坐在家裡胡編亂造,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

  所以從決定寫書的那一天起,李時珍便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奇特而艱苦的生活。

  作為曾經在太醫院干過的醫生,此時的李時珍已經成為了傳奇人物,來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醫術且不說,想想當初這人給皇帝都號過脈,那就是御醫,說起來咱這輩子還看過御醫,也夠吹個三五十年的。

  名聲大了,收入自然也高了,李時珍就算閉著眼睛號脈,混個百萬富翁也絕不成問題。然而他默默地收拾行囊,開始遠行,足跡踏遍了全國十三省,無論是名山大川,還是懸崖峭壁,凡是有藥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蹤影。為了弄清藥物的療效,他曾親自品嘗過許多藥材植物,好幾次差點植物中毒,一命嗚呼。

  為了寫這本書,李時珍從一個名醫變成了流浪漢。他居無定所,風餐露宿,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放棄了寬敞的診所,也放棄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

  但他依然執著地寫了下去——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開始,歷經二十六年,李時珍走遍了全國各地,嘗遍了無數植物藥材,查遍了世上的所有醫書,最終完成了這部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醫學著作。

  《本草綱目》共計十六部,五十余卷,全書記載藥物一千九百余種,還詳細記載了這些藥物的采集、制作、特性、治療病症,並全部附有手繪插圖(佩服),此外書中還收入經檢驗有效的方劑一萬一千多則。

  李時珍於萬歷二十一年(1593)去世,他沒有能夠看到此書的出版。

  三年後,《本草綱目》正式印刷發行,很快脫銷,並迅速傳入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一帶,幾十年後又傳入歐洲、北美,並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成為世界醫學史上的權威書籍。而李時珍也得以超越嘉靖、徐階、張居正,成為被世界公認的偉大科學家。

  而對於《本草綱目》的意義,其實不需要用它的傳播範圍以及受到的誇贊加以肯定,我們只要知道,它的出現已經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直到現在仍然繼續,這就夠了。

  魯迅先生除了痛斥庸醫外,自己也當過醫生,當然,之後他又不干了,原因大家在課本裡都學過,他覺得醫人無用,“啟發民智”才是正道。

  對於這個判斷,自然不能說錯,但湊巧的是,我看過一個類似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具體多久我也不知道),有一個醫生,這位醫生的醫術很高明,很多人來找他看病。

  當時恰逢戰亂,打得你死我活,敵對雙方的受傷士兵都來找他治療,他來者不拒,悉心照料使他們很快康復。

  很快,他就驚奇地發現,原先治好的人竟然又負傷了,還是來找他,沒辦法,戰爭年代刀劍無眼,其實我們也不想光榮負傷,您受累了。

  看起來這場仗時間很長,不斷有新傷員來找他,但讓人高興的是,老傷員似乎越來越少——戰死了就不用治傷了。

  如此周而復始,他終於崩潰了。我治好了他們,他們又去打,然後又負傷,我再去醫治,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於是他丟掉了藥箱,遠離了診所,跑到山區隱居起來。

  但沒過多久,人們驚奇地發現,他又回到了診所,照舊開始醫治那些負傷的士兵。

  於是有人問他:

  “為什麼你會回來醫治這些人?”

  他笑著回答:

  “因為我本就是個醫生啊!”

  這就是最終的答案。

  無論徐階是否鬥倒了嚴嵩,無論張居正是不是一個傑出的改革家,都不關李時珍的事,他只是一個醫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貴,也很柔弱,作為一個醫生,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生命的存在。

  這就是明代醫生李時珍的覺悟,以及他拋棄榮華富貴,歷經困苦三十年著書救人的唯一動機與目的。

  在我被吸收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我嚴肅地保證將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

  我將用我的良心和尊嚴來行使我的職業。我的病人的健康將是我首先考慮的。我將尊重病人所交給我的秘密。我將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許宗教、國籍、政治派別或地位來干擾我的職責和我與病人之間的關系。

  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我決不將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我出自內心和以我的榮譽,莊嚴地作此保證。

  ——1948年世界醫學會《日內瓦宣言》

  我知道,李時珍沒有讀過這一段宣言,但他做到了。

  他告訴我們,最偉大的人是沒有派系的,最偉大的愛是沒有分別的。

  所以,在我國漫長的你死我活鬥爭史中,我寫下了這一節,並以不朽命名,以紀念這個醫生,這個超越信仰與差別、以一己之力挽救無數人生命的偉大人物。

  偉大的李時珍醫生永垂不朽。

  禁書

  與上一節不同,這一節我考慮了很久才落筆。按說嘉靖都死了,追悼會也辦完了,事情就完了,該他兒子出場了。

  如果還要接著搞總結,相信會有人說我啰嗦,天地良心,我從來不管小事,問題不鬧得天翻地覆,鬼哭神嚎,是斷然不會被寫下來的。而這嘉靖年間的最終問題,如果不寫,實在是對不起那幾位光輝人物,於是我毅然決定,把這個最後的問題寫完。

  嘉靖年間是個多事的時代,嘉靖本人復雜,連帶著他的大臣、子民跟著一起復雜,什麼事都有,什麼人都出,忠臣、奸臣、罵臣、海盜、漢奸、英雄,還有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等多國友人進來摻和,不熱鬧是不可能了。

  對了,還漏了一個,文人。

  嘉靖這四十五年是一個爭議很大的時期,有人說是嘉靖中興,也有人說是亡於嘉靖,但有一點是大家都不否認的——燦爛的文化。

  除了楊慎、王世貞、徐渭等人的詩詞書畫外,更值得人們驕傲的是,在這個時期前後,偉大的明代四大名著已經全部誕生,並得以發揚光大。它們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以及《金瓶梅》。

  由於《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老熟人,所以成書年代也差不多(明初),而到嘉靖年間,由於市民文化普及,這兩本書已經家喻戶曉,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至於《西游記》,我們目前得知的是,其作者為吳承恩,江蘇淮安人,其他情況不是不詳,就是存在爭議。吳先生就如同孫猴子一樣,神出鬼沒,難以捉摸。

  而《金瓶梅》,應該是爭議最多的一本書了,連成書時間都存在爭議,不過大抵也就是嘉靖後期到萬歷之前的這一段,跑不了多遠。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金瓶梅》是一本具有偉大意義的傑出著作,它應該被堂而皇之地與其他三本書擺在一起,被後人頂禮膜拜。

  《金瓶梅》的作者以其精湛的筆法、深刻的思想,勾勒出了西門慶、潘金蓮等知名人物(拜“水滸”所賜)的形像,並以這些鮮活的人物描述了明代中期的市民生活、被衝擊得千瘡百孔的封建禮教,以及不可遏制的思想解放與性解放潮流(拜王守仁心學所賜)。

  即使從文學體裁上講,它也是傑出的,連一些紅學家也認為,《紅樓夢》關於人物日常生活的寫作,是承繼自《金瓶梅》的。

  疑問最多的,大概就是此文的作者了,那個所謂的“蘭陵笑笑生”如果要列出嫌疑名單,是可以另寫一本書的。其實作者不留名倒也可以理解,畢竟這書裡還有些不堪入目的東西(專用名詞糟粕),咱們到底是禮儀之邦,有些事情上不得台面,寫了這麼個玩意兒,總還是有點不良影響,要顧及臉面。

  而王世貞之所以被確定為重點作者嫌疑人,說起來還和嚴世蕃先生有著莫大的關系。因為很多人認為,金瓶梅中的這位西門慶是有原型的,而原型就是嚴世蕃。

  其實就生活腐化而論,西門慶和嚴世蕃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的。西門慶的老婆說起來也就潘金蓮那麼幾位,嚴世蕃那就多了去了,基本都是兩位數起算;要談貪污的錢財數目,更不知從何說起,西門大官人才什麼級別,嚴侍郎可不是吃素的。

  當然,說他們兩人有關系,那也不是憑空講白話,人家還是有證據的,比如嚴世蕃同志又叫東樓,東樓和西門似乎還對得上;再比如嚴世蕃同志有個小名,叫做慶兒,這種類似猜謎類的玩意兒數不勝數,就不多說了。

  

  當然現在也有許多人說王世貞不是作者,並列舉了很多證據,我不搞考證,也就不寫了。

  不管有多少爭議,但至少我們知道,明代曾有過怎樣輝煌的文化,偉大的四大名著自誕生之日起,便已成為了經典,此後的五百年中,除了一部《紅樓夢》,無書可望其項背,不知道後面那幫人都干嗎去了。

  但還有一點必須說明,那就是在當時,四大名著之中,有一本是禁書,如果藏有此書,是要惹麻煩的。

  我大致知道許多人的答案,但我要告訴你們,不是那一本。

  被禁的那一本,是《西游記》。如果你還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唐僧師徒四人曾經到過一個叫車遲國的地方,那個地方的皇帝推崇道教,迷信成仙,還搞出了幾個虎力大師之類的邪門道士,最後被孫猴子一頓收拾,見閻王去了。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什麼它會被禁了,這種罵人不吐髒字的把戲歷來就不少見。還有那句著名的“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除了孫猴子外,估計也沒人敢說。

  總而言之,那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時代,至少我認為如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