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184章 隱藏的精英(2)

  

  徐階終於等來了機會,他開始侃侃而談:

  “以臣看來,敵軍兵臨城下,以目前京城的防務,既不能戰也不能守。”

  “那該怎麼辦?”

  “目前唯一的辦法,是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聚集力量,再對俺答發動反擊。”

  嘉靖高興地連連點頭,卻也提出了一個實際的問題——如何拖延時間。

  徐階微笑著,拿起了那份被引為恥辱的俺答入貢文書,自信地告訴驚恐不安的皇帝陛下——辦法就在這份入貢書裡。

  外交,是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方法,但它還有另外一個通俗的解釋——用最禮貌的方式,說出最肮髒的話。

  如果以後一種解釋為標准,那麼徐階就是一個極為高明的外交家,他敏銳地在俺答的文書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只有漢文,沒有蒙文。

  按照慣例,外交文書是需要兩種文字的,但這不過是個形式而已,並沒有人認真遵守。

  然而大明這一次決定仔細認真地履行程序,於是俺答的使者得知,他要把入貢書帶回去,重新加上蒙文內容。

  聽到使者的話,俺答的腦子有點亂了,他雖然打仗是把好手,但玩政治的能力實在差得太遠。這位仁兄思前想後,也不知道只寫漢文有什麼問題——你們能看明白不就行了嗎?

  百思不得其解的俺答唯恐自己是沒文化,不懂外交禮儀,被人取笑,還真的去找了一幫人搞公文,可還沒等他的文書完成,新的鄰居就到了。

  

  失去了銳氣的蒙古軍准備退卻了,反正他們也搶夠了,殺夠了,算是滿載而歸。

  但在城內的嘉靖並不是傻瓜,他雖然不懂軍事,卻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局勢的變化逃不過他的眼睛,於是他召見了兵部尚書丁汝夔,命令他准備對韃靼軍發動反擊。

  丁汝夔接受了命令,但在發動反攻之前,他還必須去拜見嚴嵩。

  在很多的書籍中,嚴嵩被描述為一個窮凶極惡的人物,他比山區的土匪更狡詐,比變態殺人狂更為殘忍,從貪污受賄、殺人放火到隨地吐痰、亂搞男女關系無所不包,可謂是人渣中的人渣。

  但如果客觀分析史料,就會發現這位仁兄其實是個很膽小的人,他這一輩子的原則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只要自己的官位權勢不變就行,百姓死活、社稷興衰與他毫不相干,他也不想管。

  這種行為用今天的法律術語來形容,叫做“行政不作為”,又稱占著茅坑不拉屎、磨洋工等等。嚴嵩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願意惹事,不願意管事,只關心他自己的利益。應該說,他確實是一個膽小的人。

  但是膽小的嚴嵩,依然是人渣中的人渣。

  因為正是他的置若罔聞、大私無公,才使得朝中政務懈怠,大臣屍位素餐,敵人肆無忌憚,燒殺搶掠——皇帝在修道,您首輔也不管,那還有誰管?

  不過嚴嵩先生的不想管,並不是不管,只要關乎他利益的事情,他是絕不會坐視不理的。

  丁汝夔了解這一點,他很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嚴大人的首肯,擅自行動,夏言就是前車之鑒。

  他向嚴嵩告知了皇帝的諭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現在怎麼辦?

  嚴嵩思索片刻,便說出了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不要發動反攻。”

  看著大惑不解的兵部尚書,嚴嵩為他的答復做出了解釋,一個極端無恥的解釋:

  “如果發動反攻,就有可能戰敗,若在邊界戰敗,還可以假冒勝仗報功,但在天子腳下,如果失敗,皇上一定會知道,那時就不好辦了,不如任俺答搶掠,不久之後必將自己撤走,我們便不用負任何責任。”

  這就是大明帝國內閣首輔的治國哲學,真可謂是流氓到了極點。

  但丁汝夔畢竟也在官場混了多年,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十分清楚,皇帝的命令是反攻,如果照嚴大人的話辦事,到時候皇帝追究起來,那是要殺頭的。

  然而嚴嵩拍著胸脯跟他打了保票:

  “你放心,有我在,必定平安無事!”

  丁汝夔安心回家睡覺了,他相信嚴長官是不會忽悠他的。

  事實證明,嚴嵩先生的保票確實不是毫無價值——可以當廢紙賣,五毛錢一斤。

  在之後的幾天裡,城外的俺答軍肆意搶掠,並開始打包,准備帶走,帶不走的就放火燒掉。而城內的駐軍非但不去找蒙古人結賬,連服務費都不敢收,只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揚長而去。

  俺答終於走了,嘉靖終於憤怒了,蒙古人大搖大擺地走了,正如他們大搖大擺地來,沒有帶走一絲雲彩,卻帶走了財物、糧食和無數的大明百姓。

  他緊急召見了丁汝夔,厲聲訊問:

  “為什麼不出戰?!”

  丁汝夔沉默了,這是他唯一的選擇,事已至此,即使擺出嚴嵩,自己也未必能免罪,而且還將失去所有退路,無論如何,他只能相信嚴長官了。

  得不到回答的嘉靖火冒三丈,下令把這位兵部尚書關進了監獄。

  嚴首輔似乎還是很夠意思的,在獄中,丁汝夔不斷接到嚴嵩的指示,讓他放心坐牢,堅持挺住,就有辦法。

  丁尚書就這樣堅持挺了下來,一直挺到了刑場上。

  當明晃晃的鬼頭刀在尚書大人面前閃耀的時候,丁汝夔這才明白,自己被人賣了,還在幫人家數錢。

  事到如今,他唯有仰天大呼一聲:

  “嚴嵩奸賊,你忽悠我啊(嵩賊誤我)!”

  但痛斥之後,他最終醒悟了自己的罪過,滿目焦土、生靈塗炭,嚴嵩固然是主謀,他卻也是幫凶。

  於是他向站在一旁的人們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王郎中現在何處?”

  所謂王郎中,即兵部職方司郎中王尚學,前面說過,這個職方司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總參謀部,按照明代律令,如果謀劃錯誤打了敗仗,職方司的長官郎中是要連坐負領導責任的(最窮最忙,還要背黑鍋,所以沒人去)。

  應該說丁汝夔還是很夠意思的,他在獄中曾反復表示,事情是自己一個人干的,不關職方司的事。

  所以當他得知,王尚學已經逃過一死,發配充軍的時候,這才終於舒了一口氣,留下了最後一番話:

  “當初王郎中曾反復勸我出戰,但我為嚴嵩所誤,沒有聽他的意見,這是我的錯啊!”

  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這次風波在丁汝夔的嘆息聲中結束了,在這場劫難中,大明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京城被人圍了一星期,京郊地區狼藉一片,俺答在大明的眼皮底下燒殺搶掠,無人可擋。

  東西丟盡了,臉也丟盡了,這個建國以來少有的恥辱被後世稱為“庚戌之變”,永遠地記入了史冊。

  但就在一片哀鳴聲中,某些事情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徐階無疑是勝利者,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承擔重任,在嘉靖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他這個不惹人注意的配角,終於登上了五光十色的舞台中央。

  但伴隨著機遇到來的,還有危險,因為那個可悲的失敗者、膽怯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位政治新星的可怕,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將全力以赴,把這個足以威脅他的人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在國家大事上,他是一個膽小鬼,但只要觸及個人利益,他將變得比趙子龍先生更加勇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