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北京保衛戰(1)
於謙實踐了他的抉擇,穿上了那套沉重的鎧甲,離開了他的住所,向德勝門走去。
在那裡,他將獲得他人生中的最大光榮。
十月十一日,北京保衛戰前鋒戰開始。
也先原先認為,京城已經是個空架子,只要兵臨城下,自然會不戰而勝,可當他來到北京城下,整兵出戰時,才驚奇地發現,那些他認為絕對不堪一擊的明軍已經擺好陣勢,在城外等待著他。
也先是一個有著豐富軍事經驗的人,單從氣勢上,他就已經看出,守在門前的這幫人是來拼命的,實在不好惹。
但既然已經來了,就不能不打,於是他決定先試探一下。
他選擇的目標是西直門。
在他的命令下,上千名瓦剌士兵挾持著俘獲的百姓向西直門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
西直門的守將是劉聚,他迅速作出了反應,派遣部將高禮、毛福壽迎敵。
瓦剌士兵還沒有從土木堡的勝利中清醒過來,他們依然認為眼前的明軍會像土木堡的那些人一樣任他們宰割。
其實在戰爭中,惡狼和綿羊的角色是經常替換的,這一次,主演惡狼的是明軍。
在土木堡之戰中,他們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戰友甚至親屬,滿腔怒火正無處宣泄,現在這些殺戮自己同胞的仇人竟然還敢找上門來,真正是豈有此理!
此仇不報,更待何時!
於是他們抽出腰刀,睜著發紅的眼睛,大呼“殺敵”,以萬鈞不當之勢向瓦剌兵衝去。
瓦剌兵驚呆了,在他們的想像中,這其實是一個美差,那英明神武的也先派他們前來是接受投降的,他們可以優先進城搶奪一番。
可是到了這裡,他們才發現,迎接他們的是一群殺氣騰騰的人和他們的大刀。
瓦剌軍一觸即潰,四散奔逃,數百人被殺,挾持的百姓也被明軍救走。
當也先看到逃回來狼狽不堪的瓦剌士兵時,他已經明白,眼前的敵人不是牛羊,而是虎狼。
對付這樣的敵人,如果硬拼是十分危險的,正在他躊躇之時,超級賣國賊喜寧出場了。
他向也先建議,目前不要與明軍開戰,應該躲避其兵鋒,自己已經想好了一條計謀,必能不戰而勝。
喜寧的計劃是這樣的,首先在城外扎營,然後派人通知明朝大臣,就說太上皇(朱祁鎮)在這裡,要他們派人出來迎駕。
這條計策的毒辣之處在於,有意把朱祁鎮放在顯眼的位置,並公開通知對方前來迎接,如果對方來接,就可以談條件,索要錢財和利益,如果不來的話,明朝就會理虧,從禮法上講也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賣國賊更為人所痛恨,實在不是沒有來由的。
一道難題擺在了於謙面前,他會怎麼應對呢?
這個在我們看來很難的問題,在於謙那裡卻十分簡單,他立刻派出了兩個人去辦這件事。
這兩個人一個叫趙榮,另一個叫王復。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人的官職,王復是通政司參議,趙榮是中書舍人,在去談判之前臨時才分別提升為右通政和太常少卿。
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人事升遷和派遣決定。
奧秘在哪裡呢?
只要分析一下他們的官職就明白了,通政司參議和中書舍人是多大的官呢?一個是正六品,一個是從七品,也就是說,王復和趙榮這兩個人都是芝麻官,這種人在下層官員中一抓一大把。
那麼他們升遷後的官職有多大呢?右通政和太常少卿一樣,都是正四品。正四品,也就是個廳局級干部。
於謙的意思很清楚,他壓根就沒有把也先說的話當回事,派這麼兩個小官出去,無非是做做樣子,應付一下而已。
也先同志在城外苦苦等待著朝廷大員來和他談判,來懇求他放回朱祁鎮,然後拿到大批的金銀珠寶,風光一把。
可他等來的是什麼呢?兩個六七品的小官,臨時給了四品級別,跑來和他談判。
這不是談判,這是調侃,是侮辱。
更可笑的是,也先對於明朝的官制和人員並不清楚,他還一本正經地要和對方談判,因為在他看來,這兩個人應該是大人物。
而王復和趙榮也是一頭霧水,他們本就默默無聞,別說代表國家出來談判,平日他們連上朝面聖的資格都沒有,在高官雲集的京城,說他們是官都是抬舉了他們。
這兩位仁兄估計不久之前還在大堂坐班,瞬息之間就被告知自己官升四品,並被派任駐瓦剌代表,即刻出行。
既未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更談不上什麼空乏其身,忽然就天降大任了。
談判雙方一個心裡沒底,一個自以為是,這談的是個什麼判。
眼看也先就要成為外交史上的笑柄,死太監、賣國賊喜寧先生又出場了。
他十分清楚這兩個所謂的談判代表不過是兩個小人物,便告訴了也先,回報王復和趙榮,拒絕和他們談,並表示他們的談判對像僅限以下四人:
於謙、石亨、胡濙、王直。
除此四人之外,其他人不予考慮。
於謙對此的答復是:不作答復。
你嫌小,大爺我還不伺候了!
他撂下了一句十分凶狠的話,算是給了個回復:
“我只知道手上有軍隊,其他的事情不知道(今日只知有軍旅,他非所敢聞)!”
也先,別廢話了,你不是要打嗎,那就來吧!看看你有什麼本事!
出戰!
也先真的憤怒了,他曾經天真地以為城裡還會派人出來,並滿懷誠意地站在土坡上張望,但時間慢慢地過去,別說人,連狗也沒一條。
他的心靈又一次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因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又被忽悠了。
他自己也應該為多次上當被騙負一定的責任。我查過也先同志的年齡,正統十四年,他已經四十二歲了,所謂四十不惑,到了這個年紀,性格竟然還這麼天真,被騙也實在不算冤枉。
要說到打仗,也先算是一把好手,但要論搞政治權謀,他和明朝那些久經考驗的官吏們比,水平還差得太遠。
到了這個地步,玩兒手段玩兒不過,退回去也不可能了,只剩下了一條路。攻擊!用武力去征服!
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
此刻的於謙穿戴整齊,躍馬出城,立於大軍之前。
在他的身後,德勝門緩緩地關閉。
於謙面對著士兵們驚異的目光,斬釘截鐵地用一句話表達了他的心意:
“終日談論忠義,又有何用,現在才是展現忠義之時!報國殺敵,死而不棄!”
士兵們這才明白,這位京城的最高守護者,兵部尚書大人,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出戰的,他根本就沒有打算活著回去。
此刻的於謙已經不僅僅是一位指揮官,對於戰場上的士兵們來說,這個瘦弱的身影代表著的是勇氣和必勝的信念。
秉持著信念的軍隊是不會畏懼任何敵人的,是不可戰勝的。
也先失敗的命運就在這一刻被決定。
瓦剌大軍終於發動了進攻,他們的目標是德勝門。
圈套!最後的神機營!
這是個大家都能預料到的開局,攻擊的最短路徑往往也是最有效的,作為京城北門,德勝門必然會首當其衝。
也先並不是傻瓜,他明白德勝門已經有了准備,於是他派出了小部隊伍前往探路。他的如意算盤是先探明形勢,如果該門堅固難攻,就改攻他門,如果有機可乘,再帶領大軍前來攻擊。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探路騎兵出發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還沒有到德勝門就發現了明朝騎兵,而且神色慌亂,裝備不整,他們跟蹤追擊,發現一路都是這種情況。於是他們立刻回報也先。
也先聽到這一軍情,立刻作出了他的判斷:明軍還沒有作好准備,只不過是在虛張聲勢而已。
在也先正確的戰術指導思想的引導下,瓦剌派出了一萬大軍進攻德勝門,帶隊的主將是也先的弟弟孛羅,這支軍隊是也先的精銳,他派出主力作戰,表明其志在必得的決心。
大軍由也先主營出發,騎兵馳騁爭先,煙塵四起,向德勝門殺去。
躊躇滿志的孛羅萬萬沒有想到,他連德勝門的邊兒都沒能摸到。
因為在前方等待著他們的,是一支復仇的軍隊——神機營。
早在幾天之前,於謙就和石亨分析了戰場形勢。他們一致認為,如果正面交鋒,明軍是不占優勢的,要想戰勝敵人,必須用伏擊。
那麼由誰來伏擊呢,他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神機營。
要說明的是,神機營主力部隊已經在之前的戰役中全軍覆沒了,剩下的這些人只是神機營的二線部隊,一線全都死完了,二線自然就變成了一線。
神機營就此覆滅,覆滅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這樣一個窩囊的結果是這支光榮部隊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在所有的京城守軍中,他們的求戰欲望最強,復仇心理最重。
把任務交給他們,實在是最為合適的抉擇。
最後的神機營此刻正埋伏在前往德勝門的必經之路上,他們隱蔽在沿路的民居中(設伏空舍中),當探路的瓦剌騎兵趾高氣揚地經過時,他們並沒有動手,因為他們明白,這不過是個誘餌,真正的大魚在後面。
沒過多久,遠方道路上揚起了漫天的灰塵,馬蹄聲伴著風聲傳來,神機營的士兵們不由得握緊了手中的火銃。
來了,終於來了。
孛羅率隊飛奔在最前面,既然明軍不堪一擊,那還是跑快一點好,去晚了功勞就沒有了。
他已經隱約看到了德勝門,只要越過前方的民居,京城就唾手可得!
目標近在咫尺!
其實他想的並沒有錯,他的目標確實就在前方,只是最後的目的地有點不同。
不是京城,而是地府。
孛羅到此為止吧,這裡就是你的墳墓!
當瓦剌騎兵衝入這片空曠的民居時,突然從前方兩翼衝出大隊士兵,堵住了瓦剌前進的道路。與此同時,大隊士兵在瓦剌軍後面出現,切斷了他們的退路。這種情形在兵法上學名叫做圍殲,民間稱之為打埋伏,通俗說法是包餃子。
奇怪的是,這些士兵並沒有發動進攻,他們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孛羅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等待,也不想知道,但他清楚,如果不趕緊衝出去,等待著自己和萬人大軍的命運只有一種——死亡。
他親自率領騎兵對圍堵的明軍發動了總衝鋒,希望能夠突圍。他相信憑借自己騎兵的衝擊力,足以擊退這些伏兵。當然,這需要一些時間。
但可惜的是,他沒有爭取到突圍的時間。
因為等待著他的,是神機營復仇的火槍。
經過長時間的等待和煎熬,神機營的士兵們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他們將用手中的火槍痛擊這些入侵者,為之前死去的戰友復仇,並贏回這支精銳部隊的榮譽。
一霎間,原本平靜的民居突然發出巨響,萬槍齊鳴,神機營的士兵們發揚了地道戰的精神,以民房為據點,開鑿槍眼,貫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放空槍的原則,從各個方向射擊瓦剌騎兵。
瓦剌騎兵如同陷入地獄之中,因為他們大部都是騎兵,在民居之間根本無法行動,站在高處的神機營把他們當成了活靶子,從容地裝藥、瞄准、發射。瓦剌騎兵抓狂了,他們瘋狂地揮舞馬刀,卻找不到目標,完全無法進攻,馬雖然跑得快,但並不能上房揭瓦,很多人當場就被擊斃。個別聰明的已經開始丟棄馬匹,拔腿逃跑。
孛羅被這突然的襲擊打暈了,不過他並沒有暈多久,很快就被神機營亂槍打死。他沒有能夠成為第一個攻進京城的人,卻很不幸地成為了第一個在京城被擊斃的瓦剌高級將領。
主帥被擊斃,一萬大軍立刻崩潰,幾乎被全殲,至此德勝門之戰結束,也先完敗。
此刻的也先正在大營等待著勝利的消息,可他等來的卻是全軍覆沒的結果。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青年起,他繼承父親偉業,四處征戰,滅兀良哈,平女真,統一蒙古,橫掃天下,無人可擋!
而土木堡之戰,他又擊敗了最為強大的敵人——大明,甚至連對方的皇帝也抓了過來。如此武功,連自己的祖父馬哈木也無法比擬,他似乎已經看到,這座宏偉的京城即將歸為己有,而恢復大元的夢想也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並開創帝國基業,自己的名字將與成吉思汗、忽必烈一起名留青史!
然後於謙給了他一悶棍,將他徹底打醒,並在他的耳邊大聲喊道:
也先,醒醒,快點起床吧,打仗的時間到了。
也先的憤怒
我不會輸的,更不會輸在這裡!
也先終於清醒了,他開始認識到自己眼前的這座城池不是那麼容易攻克的。
但已經無法回頭了,一萬騎兵被全殲,弟弟孛羅也被打死了,就此撤回,有何面目見天下人!
再賭一把!我親自動手!
也先失去了他的耐性,他下達了總動員令,命令所有騎兵對京城九門同時發動總攻,其實此時也先心裡應該明白,他已經不太可能攻占這座城池了。
但這是個面子問題。
就算走,也要贏一把再走!
自古以來,無數賭徒就是這樣傾家蕩產的。
也先騎上馬,親自指揮騎兵發動了最後的衝鋒。之前,他經過仔細考慮,為自己這次表演選定了目標——安定門。
安定門的守將是陶瑾。此人名氣不大,沒有什麼卓著的戰功,而安定門與德勝門一樣,也是京城向北的城門,路途較短,十分適合軍隊進攻,也先選擇安定門為目標,似乎是想找個軟柿子作為突破口。
隨著他一聲令下,精銳的瓦剌騎兵傾巢而出,向著京城最為薄弱的安定門發動了衝鋒。
當然,與之前一樣,所謂最為薄弱的安定門,只是也先自己的判斷。
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一位老朋友正在安定門外等待著他,並將帶給他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然這位老朋友並不是軟柿子,而是一塊堅硬的石頭。
也先帶領著他的精銳主力向安定門撲去,但他比他的弟弟要謹慎得多,一路上他都小心翼翼,唯恐中埋伏。
但讓他吃驚的是,一直到安定門前,都沒有遇到過任何麻煩,也沒有任何伏擊者出現,這更讓他確定了安定門是京城防守的弱點所在。
可就在他准備向城門發起衝鋒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城門守軍竟然放棄了防守,主動向自己衝殺過來!
到底出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