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歷史軍事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288章 謀殺(4)

  

  鄭貴妃慌了,天天跑到萬歷那裡去哭,但此時,局勢已無法挽回。然而,此刻壓力最大的人並不是她,而是張問達。作為案件的主辦人,他很清楚,此案背後,是兩股政治力量的死磕,還搭上太子、貴妃、皇帝,沒一個省油的燈。

  案子如果審下去,審出鄭貴妃來,就得罪了皇帝。可要不審,群眾那裡沒法交代,還會得罪東林、太子。小小的刑部右侍郎,這撥人裡隨便出來一個,就能把自己整死。

  總而言之,不能審,又不能不審。

  無奈之下,他抓耳撓腮,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解決方案。在明代的司法審訊中,檔次最高的就是三法司會審,但最隆重的,叫做十三司會審。

  明代的六部,長官為尚書、侍郎。部下設司,長官為郎中、員外郎。一般說來是四個司,比如吏部、兵部、工部、禮部都是四個司,分管四大業務,而刑部,卻有十三個司。

  這十三個司,分別是由明朝的十三個省命名,比如胡士相,就是山東司的郎中。審個案子,竟然把十三個司的郎中全都找來,真是煞費苦心。

  此即所謂集體負責制,也就是集體不負責。張問達先生水平的確高,看准了法不責眾,不願意獨自背黑鍋,毅然決定把大家拉下水。

  大家倒沒意見,反正十三個人,人多好辦事,打板子也輕點兒。可到審訊那天,人們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是喜歡熱鬧的。

  除了問話的十三位郎中外,王之寀還帶了一批人來旁聽,加上看熱鬧的,足有二十多人。人潮洶湧,搞得跟菜市場一樣。

  這次張差真的瘋了,估計是看到這麼多人,心有點兒慌。主審官還沒問,他就說了,還說得特別徹底,不但交代了龐老公就是龐保,劉老公就是劉成,還爆出了一個驚人的內幕:

  按張差的說法,他絕非一個人在戰鬥,還有同伙,包括所謂馬三舅、李外父、姐夫孔道等人,是貨真價實的團伙作案。

  

  紅封教,是個邪教,具體組織結構不詳。據張差同志講,組織頭領有三十六號人,他作案,就是受此組織指使。

  一般說來,湊齊了三十六個頭領,就該去當強盜了。這話似乎太不靠譜,但經事後查證,確有其事。刑部官員們再一查,就不敢查了,因為他們意外發現,紅封教的起源地,就是鄭貴妃的老家。

  而據某些史料反映,鄭貴妃和鄭國泰,就是紅封教的後台。這一點,我是相信的,因為和同時期的白蓮教相比,這個紅封教發展多年,卻發展到無人知曉,有如此成就,也就是鄭貴妃這類腦袋缺根弦的人才干得出來。

  張差確實實在,可這一來,就害苦了浙黨的同胞們,審案時醜態百出。比如胡士相先生,負責做筆錄,聽著聽著寫不下去了,就把筆一丟了事。還有幾位浙黨郎中,眼看這事越鬧越大,竟然在堂上大呼一聲:

  “你自己認了吧,不要涉及無辜!”

  但總的說來,浙黨還是比較識相的,眼看是爛攤子,索性不管了,同意如實上報。

  上報的同時,刑部還派出兩撥人,一撥去找那幾位馬三舅、李外父、孔道姐夫,另一撥去皇宮,找龐保、劉成。

  於是鄭貴妃又開始哭了,幾十年來的保留劇目,屢試不爽,可這一次,萬歷卻對她說:

  “我幫不了你了。”這是明擺著的,張差招供了,他的那幫外父、姐夫一落網,再加上你自己的太監,你還怎麼跑?但老婆出事,不管也是不行的,於是萬歷告訴鄭貴妃,而今普天之下,只有一個人能救她,而這個人不是自己。

  “唯有太子出面,方可了結此事。”還有句更讓人難受的話:“這事我不管,你要親自去求他。”

  鄭貴妃又哭了,但這次萬歷沒有理她。於是不可一世的鄭貴妃收起了眼淚,來到了宿敵的寢宮。事實證明,鄭小姐裝起孫子來,也是巾幗不讓須眉,進去看到太子,一句不說就跪。太子也客氣,馬上回跪。雙方爬起來後,鄭貴妃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說,我真沒想過要害你,那都是誤會。

  太子也不含糊,反應很快,一邊做垂淚狀(真哭是個技術活),一邊說,我明白,這都是外人挑撥,事情是張差自己干的,我不會誤會。

  然後他叫來了自己的貼身太監王安,讓他當即擬文,表明自己的態度。隨即,雙方回顧了彼此間長達幾十年的傳統友誼,表示今後要加強溝通,共同進步。事情就此圓滿結束。

  這是一段廣為流傳的史料,其主題意境是,鄭貴妃很狡詐,朱常洛很老實。性格合理,敘述自然,所以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我發現了另一段史料,一段截然不同的史料:

  開頭是相同的,鄭貴妃去向萬歷哭訴,萬歷說自己沒辦法,但接下來,事情出現變化——他去找了王皇後。

  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舉動,因為皇後沒有幫派,還有威望,找她商量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皇後的回答也直截了當:“此事我也無法,必須找太子面談。”

  很快,老實的太子來了,但他給出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此事必有主謀!”這句話一出來,明神宗臉色就變了,鄭貴妃更是激動異常,伸個指頭出來,對天大呼:

  “如果這事是我干的,我就全家死光!(奴家赤族)”這句話說得實在太絕,於是皇帝也吼了一句:“這是我的大事,你全家死光又如何?!(稀罕汝家)”貴妃發火了,皇帝也發火了,但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澆滅了所有人的激情:“我看,這件事情就是張差自己干的。”

  說這句話的人,就是太子朱常洛。雖然幾秒鐘之前,他還曾信誓旦旦地要求追查幕後真凶。

  於是大家都滿意了。為徹底平息事端,萬歷四十三年(1615)五月二十八日,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萬歷先生終於露面了。他召來了內閣大臣、文武百官,以及自己的太子、皇孫,當眾訓話,大致意思是:自己和太子關系很好,你們該干嗎就干嗎,少來瞎攪和。此案是張差所為,把他干掉了事。就此定案,誰都別再折騰。

  太子的表現也很好,當眾抒發父子深情,給這出鬧劇畫上了圓滿句號。一天後,張差被凌遲處死。十幾天後,龐保和劉成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刑部大牢裡,就殺人滅口而言,干得也還算相當利落。轟動天下的瘋子襲擊太子事件就此結束,史稱明宮三大案之“梃擊”。

  梃擊是一起復雜的政治案件,爭議極大,有很多疑點,包括幕後主使人的真實身份。

  因為鄭貴妃要想刺殺太子,就算找不到絕頂高手,到天橋附近找個把賣狗皮膏藥的,應該也不是問題,選來選去就找了個張差,啥功夫沒有,還養了他三年。這且不論,動手時連把菜刀都沒有,拿根木棍闖進宮,就想打死太子,相當無聊。

  所以有些人認為,梃擊案是朝廷某些黨派所為,希望渾水摸魚,借機鬧事,甚至有人推測此事與太子有關。因為這事過於扯淡,鄭貴妃不傻,絕不會這麼干。

  但我的看法是,這事是鄭貴妃干的,因為她的智商,就是傻子水平。

  對於梃擊案,許多史書的評價大都千篇一律:鄭貴妃狡猾,萬歷昏庸,太子老實,最後老實的太子在正義的東林官員支持下,戰勝了狡猾的鄭貴妃。

  這都是蒙人的。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鄭貴妃是個蠢人,萬歷老奸巨猾,太子也相當會來事,而東林官員們,似乎也不是那麼單純。所以事實的真相應該是,一個蠢人辦了件蠢事,被一群想挑事的人利用,結果被老滑頭萬歷鎮了下來,僅此而已。之所以詳細介紹此事,是因為我要告訴你:在接下來的敘述中,你將逐漸發現,許多你曾無比熟悉的人,其實十分陌生;許多你曾堅信的事實,其實十分虛偽;而這,只不過是個開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