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隱藏的敵人(1)
解決外敵,即刻內鬥也算是華夏文明的光榮傳統之一,很快,還鄉團的成員們便十分自覺地依照這一傳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內部鬥爭。
可是石亨和曹吉祥這兩位仁兄,除了有野心和貪欲外,啥也沒有,如果壞人也分檔次的話,徐有貞就是一個有品位的壞人,而石亨和曹吉祥就是壞人中的渣滓。
夫妻之間性格不和可以離婚,而政治家性格不和最終卻只有一個結局——你死我活。
於是,壞人之間的鬥爭就此開始。
你的素質太低!
徐有貞和石亨、曹吉祥的矛盾從奪門之變後不久就開始了,他們原本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關系很好,但功成名就之後,徐有貞才發現,他的這兩個同伙素質實在太低。
徐有貞入閣之後,開始操持國家大事,每日忙於辦理各種事務,畢竟他還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可石亨和曹吉祥卻截然不同,他們發達之後,只熱衷於干一件事——貪污受賄,不但如此,他們還不斷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人,混亂朝綱。
比如石亨同志先後打過多次報告給朱祁鎮,要求封賞奪門有功人員,前後竟多達四千人!真是天曉得這些人都是哪裡來的,估計他連那天晚上在自己家廚房做飯的老媽子(應該是有力地保障了後勤補給)也算了進去。
曹吉祥也不甘人後,他的養子、侄子乃至於七姑八婆之類的八杆子打不著的親戚也都封了官,令人嘆為觀止。
徐有貞每次看到這種烏煙瘴氣的情景,都會不由得羞愧有加:
當年我怎麼和這幫人搞到一起了?什麼素質啊?
自己雖然是一個陰謀家,可那二位仁兄充其量卻只能算是兩個混混,如果繼續跟他們混下去,實在太丟人。
打定了主意,徐有貞開始和曹、石二人保持距離,見面了也不打招呼,他要樹立自己的光輝形像。
石亨和曹吉祥終於發現,這位高學歷的仁兄想洗手下船,和自己決裂。
決裂就決裂吧,怕你不成!
天順元年(1457)五月,還鄉團第一次內鬥正式開幕。
這天,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正在朝堂之上議事,朱祁鎮突然拿出一份奏折,當眾宣讀,內容是這樣的:曹吉祥、石亨等人貪污受賄,專橫霸道、欺上瞞下、排除異己,應予懲戒。
曹吉祥先生當時就懵了,他手足無措,張嘴想要辯解,卻不知說什麼好。
朱祁鎮卻沒有看他,而是微笑著對徐有貞說:“御史敢於直言,是國家的福分啊。”
徐有貞看了尷尬的曹吉祥一眼,也笑了。
這封奏折的作者是都察院御史楊瑄,是個小人物,而根據厚黑政治學第一定律,小人物敢彈劾大領導,排除個人精神失常的因素,唯一的結論就是有人指使。
指使他的人我不說大家也能知道,就是徐有貞。
徐有貞的沒落
徐有貞沒有理會無地自容的曹吉祥,洋洋得意地走出了大殿。他有充分的理由得意,作為內閣首輔,他能夠調動文官集團的所有資源去對抗他的敵人,他有無數的打手(言官),在他看來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
可是他錯了。
因為他的對手是明代歷史上唯一可以與文官集團對抗的死敵——宦官集團。
話雖如此,但當時的宦官集團並沒有太大的權力,司禮監曹吉祥是很難與內閣首輔徐有貞對抗的。
為了解決徐有貞,曹吉祥整日冥思苦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業務(厚黑)鑽研,他終於發現了徐有貞的破綻,並由此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不久後的一天,曹吉祥進宮見朱祁鎮,君臣二人聊天,氣氛和藹,突然曹吉祥話題一轉,貌似輕松地說起了宮內的一件事情,且談得津津有味,可他的談話對像朱祁鎮卻臉色突變,大驚失色。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幕呢?
因為朱祁鎮十分清楚,這件事情他只告訴過一個人——徐有貞。
於是他急切地打斷曹吉祥,問他是怎麼知道的。
“是徐有貞告訴我的(受之有貞)。”
然後曹吉祥帶著疑問的表情加了一句:
“皇上還不清楚嗎,外面的人全都知道了!”
這句話同時也宣布了徐有貞的結局:他徹底完了。
背叛和泄密是皇帝絕對無法忍受的。自此之後,朱祁鎮漸漸遠離了徐有貞,不再將他看作自己的親信。
徐有貞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他想來想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那裡得罪了皇帝,受到如此冷遇。面對著朱祁鎮那冷淡的眼神,他無從申辯也無法申辯。
曹吉祥贏了,他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標,給了徐有貞一次漂亮的回擊。徐有貞當然不會將那些隱秘的事情告訴他,那他是怎麼知道談話內容的呢?
這個詭計的秘密在於,徐有貞進宮見朱祁鎮時,交談的確實只有他們兩個人,但聽見的卻有三個人,而那個多出來的旁聽者就是太監。
這些皇帝的貼身太監受到曹吉祥的指使,將每次談話的內容告訴他,然後曹吉祥會在不經意間說出這些原本只有天地你我方知的事情,將徐有貞塑造成一個口不把門的奸臣。
曹吉祥十分得意,和石亨彈冠相慶,從此更加飛揚跋扈,這也難怪,也該輪到他了,但曹吉祥想不到的是,他並不是這次勝利唯一的得意者,還有一個人正在暗地裡慶祝著自己的勝利。
隱藏者的圖謀
曹吉祥和石亨所不知道的是,五月的那次彈劾,策劃者並非只有徐有貞一個人,這次攻擊的實際組織者是另一個人——李賢。
在徐有貞看來,這個叫李賢的人是他一手提拔的,絕對忠實於他,事實上,這個人也確實極為精明強干,很能幫得上徐有貞的忙(史載:頗得其力)。所以他與李賢共同策劃了對曹、石等人的攻擊行動,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這也讓徐有貞更加認定,李賢是一個極為可靠的人。
可是徐有貞不知道的是,這位李賢先生除了是自己的下屬和親信外,還是一個卓越的社會活動家,喜歡廣交朋友,而他的朋友中有一個人叫石亨。
早在徐有貞拉攏之前,李賢和石亨的關系已經十分融洽,石亨曾經勸說李賢參加奪門陰謀,但被李賢拒絕,後來吏部尚書王直退休,繼任尚書王翱也是個很有背景的人,根本不買石亨的賬,石亨十分不滿,便對當時任吏部侍郎的李賢私下表示,准備趕走現在這個不聽話的尚書,由他接任。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被稱為天官,地位顯赫,石亨竟肯把這個位置交給李賢,可見在石亨眼裡,李賢也是“自己人”。
然而出乎石亨意料之外的是,李賢竟然拒絕了,他謙恭地表示自己還沒有能力擔當此大任,還是讓原尚書留任的好。
李賢的這一舉動讓石亨大為感慨,在他看來,李賢這個人與旁人不同,非但不爭名奪利,連到手的大官都不要,實在是個難得的人才,不禁對李賢又多了幾分好感。
可是石亨絕對想不到的是,李賢之所以拒絕自己的好意,是因為他有著更深的圖謀,為了實現這一圖謀,他已經制定了一個周密的計劃,並在暗中窺視著自己的獵物,隨時准備打出那致命的一擊。
而在他的獵物名單上,有著這樣三個名字:徐有貞、石亨、曹吉祥。
徐有貞已經被皇帝疏遠了,但他對自己的處境卻並不了解,每日依然以首輔自居,不把曹吉祥和石亨放在眼裡,這也使得他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而上次指使御史彈劾也讓徐有貞嘗到了甜頭,所以他決定再來一次。
這次他找到了御史張鵬,並搜集了大量石亨、曹吉祥不法的證據,准備向朱祁鎮提出彈劾,和以前一樣,他還是找李賢一起商議,並具體安排行動步驟。
徐有貞的聰明終於到了頭,皇帝已經不再信任他,他卻沒有自知之明,可是奇怪的是,雖然徐有貞並不通曉其中玄機,李賢卻是知道的,但他非但不阻止徐有貞的行為,反而積極參與籌劃,這一舉動也讓徐有貞倍感親切。
因為李賢知道,他計劃的第一步即將實現,不久之後,他將把一個人的名字從他的名單上劃去。
徐有貞開始行動了,他命令張鵬向皇帝上書彈劾石亨,這個時機很好,因為石亨此刻出征在外,正好可以對曹、石兩人分別擊破,這個算盤打得確實不錯,然而他沒有料到,自己的計劃還沒有等到實施,就已經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