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工業革命已經在北直隸蓄勢待發,自從高壓蒸汽機發明之後,第一台使用高壓蒸汽機作為動力的紡紗機終於是天啟七年年末制造出來了。
當蒸汽機轟鳴的時候,一千個紗錠一起轉動,那效率簡直逆天了。使用蒸汽機作為動力的紡紗機器,盡管需要燒煤,但維持機械運轉的工人卻是大大減少了,實際上成本還是下降了。
最重要的是,蒸汽機可以全年四季二十四小時開工,不受季節變化的制約,也沒有地點上的制約。
天津工業區內的國有紡織廠,率先對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於是在這個大冬天,紗錠轉起來了,而且效率快得驚人。
因為冬天很多棉花囤積在倉庫,這些更換了新設備的國有紡織廠正快開始一天十八個小時的方式進行生產。只有晚上10點到凌晨2點這四個小時停工維護設備。同時這個時間段讓工人熬夜,對工人身體損害比較大。夜晚11點到凌晨1點是最關鍵的睡眠時間,這個時間段不睡覺,第二天起來腦子就是一陣天旋地轉,因為人體只有這個時間段睡覺才能開啟先天系統,心火與腎水才能相交。其他時間段睡覺都是處於後天系統。
國有資本財團盡管追求效益,但工人身體健康也是要考慮的,正好那個時間段可以用來維護設備,避免發生事故。工廠管理層已經接到上面的文件了,出了事故必然追責,這些工廠管理層寧願少賺點錢。也要把安全抓好。把蒸汽機的維護流程抓得非常嚴格。
但是這效益。實在太恐怖了。
換了新設備之後,那效率簡直難以想像,如今用了蒸汽機帶動的紡紗機生產棉紗,一個工人的生產效率,比以前一百個工人的生產效率還要高。
一天兩班工人,一班生產十個小時,一班生產八個小時。十六個小時下來,那利潤絕對是杠杠滴。
為此紡織廠還給工人們漲了一倍的工資。頓時整個工廠的工人充滿了干勁。
生產出來的這些棉紗成本之低,放到市場上那價格競爭力,絕對是秒殺級的,市面上沒有任何棉紗的價格能夠與之抗衡。
與此同時,第一台高效率的織布機也終於問世了,直接將織布效率提高了40倍,相比江南工廠主所用的織布機,效率也提高了將近10倍。
使用新式織布機和紡紗機之後,棉布成本下降了將近一半,加上化學染料的出現。染色布匹成本下降了一大半。
有了這麼強大的競爭力,不僅僅是大明的紡織品市場可以壟斷,甚至可以壟斷全世界的紡織品市場。
這是何等的暴利?
國有資本財團頓時在這樣暴利的驅使下,開始瘋狂的擴張紡織品產能,如果說過去應用水力紡織機械與江南工廠主們競爭還不能徹底擊垮對手,如今那些江南紡織品工廠主在國有資本財團面前已經是不堪一擊。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蒸汽機的制造速度和工廠建設的速度。
“立即讓機械制造廠全力制造蒸汽機,下面廠房施工什麼的,也都抓緊了,務必抓緊時間,盡力提高產能。”楊國瑞隨即對下面吩咐道:“另外市場上有多少棉花我們就收購多少棉花,價格高一點都沒關系。”
“是,大人。”
發展實業,貴在從速。特別是輕工業,更是需要較快的速度才能賺到錢。
……
轉眼已經是年底了,這一年下來,各部門都開始進行工作彙總,朝廷也開始忙著做來年的財政預算。
天啟七年經濟繁榮,農業穩定,海洋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局勢一片利好。
各部門將天啟七年的財政收入往上報了一番。
商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海關進出口稅相加達到1.5億,鹽稅2600萬,農業稅4300萬,國有企業上繳紅利3300萬,國有資產出讓6000萬,鑄幣稅5000萬,財政總收入為3.6億元,與去年的財政支出的3.5億相比,還盈余了1000萬元。
去年預算的時候,是往上拋了5000萬元,想不到竟然還有盈余,這讓朝臣們再度震驚了。
“這新政確實霸道,這財政增長速度簡直讓人看不懂。”
“是啊!短短幾年下來,財政收入往上翻了將近十倍,而且新政執行之後,底下反倒沒餓死過人。”
事實擺在眼前,漢皇黨官員此時對改革的態度更加堅定了。相比朱由校剛登基那會,財政收入往上翻了十倍,這樣的恐怖增長,一方面是生產力提高了,另外一方面也是資源增加了,生產規模擴大了。
而最重要的,還是商人、士族不能免稅了,那些特權階級此時全部納稅,財政收入想要不往上翻都難。
戶部侍郎兼統籌部部長蔣德璟此時正在乾清宮,向朱由校報告他的計算結果。
“根據最新統計的數據,如今新政地區漢民數量已經達到了9865萬人,將近1億。同時還有南洋土著等人口2000余萬。以當前各地商品糧產量計算,可以養活將近7500萬人脫離農業,以當前的工業等方面的數據顯示,還有將近1500萬青壯的工作崗位需要靠投資帶動,需要投資建設資金需要12億元左右,明年的財政預算如果繼續往上拋5000萬,以及1億元的鑄幣稅,財政預算可以達到5億元,其中3億元可以用於各種建設活動,還有9億元的缺口需要商業投資進行補充。”蔣德璟一番計算之後,得出了一個龐大的投資規模出來。
接著蔣德璟繼續說道:“如果按照這個方案,也就是還要9億元的投資。今年國有資本財團的盈利是3.3億,民資方面的商業投資估計會突破1億,還有將近5億的缺口,可以用銀行貸款的方式向國有資本財團和地方政府放款建設。”
“這樣的投資,糧食真的夠用?”朱由校有些擔心的問道:“如果明年農業受災了怎麼辦?”
“糧食應該是夠用的,畢竟這是按照今年的糧食產量計算出來的結果,而明年的商品糧生產規模是會快速增長的,漁業捕撈規模同樣也會增長,即便明年農業受災,生產出來的糧食也會更多。”蔣德璟說道:“而且一些勞動力是半農半工類型的,實際上這個方案還是比較保守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