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兒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二哥之懶,外人是不知道的,這麼伏案疾書,他還是第一次見。走到他身後,探頭一看:“論資本和資本家,咦,這題目有些意思啊。”
兩個小時後,趙子赟洋洋得意的把紙張放在陳嬌兒面前,“瞅瞅。”
陳嬌兒拿起來看了會,笑道:“我當二哥多有才華,這些觀點,不都是爺爺說過的嘛!”
“爺爺是說過,可我有發揮!”趙子赟不服氣道。
“好,算二哥有本事,至少我看著沒什麼漏洞,二哥,你打算怎麼辦?”
趙子赟沉思了下,“你說我請鄧主任協調,讓延安的報紙發表怎麼樣?”
陳嬌兒歪頭想了下:“這恐怕不太可能吧?這樣,你先給思雨看看,她對他們那邊的情況了解,你問問她,有沒有這個可能,然後再決定去不去找鄧主任。”
“也好,那你打電話吧。”
陳嬌兒笑了:“還打電話?思雨說這段時間她盡量不來,避免有人說閑話,你還是去辦公室和她談,這樣顯得正式些。”
“行!”說干就干,趙≦,子赟打電話讓趙振派來車,直接來到省府,一路來到宋思雨的辦公室,也沒仔細看,進門就說道:“宋處長,我這有篇文章,你幫我瞧瞧。”
猛然抬頭,才發現屋中還有人,他有些措手不及:“鄧主任?”
“趙主席,我臨時找思雨有些事情。”鄧主任笑著解釋道。
“哦,沒關系,宋處長還是你們的人,鄧主任隨時可以來,不用忌諱什麼。”
“多謝趙主席理解,我剛才聽見趙主席說文章,什麼文章?”
她這麼一問,趙子赟不好收回來,只得將手中紙張遞過去:“我胡亂寫了篇,宋處長文筆好,我想請她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看。”
鄧主任接過來,只瞟了眼標題,臉色就變了變,“趙主席,我能看嗎?”
“當然可以,還請鄧主任批評指正。”
“不敢不敢。”鄧主任邊說,邊坐到茶幾面前,細細看了起來,她看完第一張,手抬了起來,遞給宋思雨:“你也看吧,趙主席還要聽你的意見。”
時間靜靜流淌,宋思雨盯著紙張,都忘了招呼趙子赟坐下,給他倒水,趙子赟倒是不在意,自己悄悄找了杯子,到了杯水,坐在二人對面。
“這真是你寫的?”放下最後一頁,宋思雨一臉不相信的問道。
“當然是我寫的,這還假得了?”
宋思雨還是不信,她在察省也工作兩年了,什麼時候見過趙子赟寫這類的文章,太不可思議了:“我看你是讓北方大學那些人幫你弄的吧?”
“這話說的,讓我無地自容啊,我這就證明給你看!”趙子赟說罷,起身來到宋思雨的辦公桌前,拿起電話就打,不一會,俞鴻鈞和鞏天民都前後腳進來。
“趙主席,什麼事情?”
趙子赟從宋思雨手裡拿過稿子,遞給俞鴻鈞:“你們二人看看,宋處長居然不相信是我寫的,你們仔細看,看看你們有沒有看到過或聽到過類似的?”
俞鴻鈞疑惑的接過來,掃了幾眼,頓時被吸引了,他飛速看著,將看過的順手遞給鞏天民,驚訝之色也浮現在鞏天民臉上。
“…….貨幣僅僅是產品或商品標准化和量化的符號,其本身並沒有意義,只有當產品或商品流通,需要進行價值化衡量時,才有其存在的必要,隨著社會之發展和進步,可量化和價值化的事物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產品或商品這些有形之物,還擴展到其它很多方面,比如薪水,比如勞力報酬等等……”鞏天民忍不住讀了出來。
“天民兄,這段更精彩!”俞鴻鈞指著紙張說道:“資本大可分為多種形式,如貨幣資本、人力資本、土地資本等,而貨幣資本最具有特殊性,其作用是為獲取剩余價值做准備,也就是資本的增值,對於剩余價值,有多種看法,而我首先要肯定的是剩余價值存在的合理性,理由有三,第一,社會之進步,離不開經濟之增長,而經濟之增長,離不開資本之增值,第二,剩余價值的存在,才使得擴大再生產有了可能,從而進一步推動經濟之增長,第三,剩余價值是資本付出所承擔之風險的回報……”
“還有這裡!”沒等鞏天民消化,俞鴻鈞接著念到:“剩余價值存在之合理性,並不能說明獲取剩余價值過程是合理的,我反對依靠壓榨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但支持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獲取最多的剩余價值!”
看著看著,俞鴻鈞眼睛一亮,“天民兄,看這裡!……什麼是合法合理的剩余價值?這需要從經濟增長之動力來表述,我認為,經濟增長之動力來源有三,資本、資源和技術,也就是說,剩余價值的產生來自這三個方面,不僅僅是資本所產生的,當下,獲取剩余價值的主要手段來自對資源的壓榨,比如勞動力,而我認為剩余價值的最大部分,應該來自技術,但技術的風險性是眾所周知的…..”
“……由此可見,資本只是工具,是獲取剩余價值的工具之一,資本本身並不具備罪惡之根源,世人痛恨資本,其實是痛恨操縱資本的資本家,這又回到人身上,我認為,資本家也需要一分為二,好的資本家應該是我所說的,靠技術來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而不是壓榨資源……”
“如何看待資本家?其實資本家簡單說就是運作資本之人,他們通過貨幣資本的投入,以獲取增值部分,表面上看,資本的投入並沒有實質性物質的投入,但要看到,沒有資本參與到生產之中,生產所需之物質准備將缺少必要的支撐,更為重要的是,只有資本投入,能夠獲取增值部分,資本家才有動力和實力投入到技術方面,如果能夠讓資本家們能夠從技術進步中獲取更多的利潤,讓他們懂得通過技術所獲得的超額利潤遠大於壓榨勞動力所獲取利潤,那麼,這將形成一種良性之循環……”
洋洋灑灑兩千多字,俞鴻鈞看得意猶未盡,問道:“主席,這經濟增長之三動力可否再說說?”
“單純依靠資源這個我想就不必多說了,至於這資本…….”
“不就是錢生錢嘛,什麼都沒創造。”宋思雨道,她父親經商,玩的就是這個。
“表面上看,是這樣,其實不然,就是錢生錢,也有用處的。”
“瞎說!”宋思雨不屑道。
宋思雨搖頭。
“很簡單,因為商品存在差價,大批量購買和零售有差價、不同地方的產品產品有差價,而依靠資本,經商賺取差價的最大好處就是促進了商品的流通,並且平抑物價,就說糧食,假如察哈爾糧價高了,有人就可能從綏遠買了來這裡賣,這樣就會減緩察哈爾糧價上漲過程,如果從事的人多了,大家相互競爭,恐怕還會讓糧價往下降,可以說,商人的存在,才促使不同地方的產品相互流通,也將不同地方的價格拉向平衡,在這個過程中,還解決了一部分人的生計,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當然,我所說的是正常狀態,囤積貨物,操控價格不再此列。”
宋思雨一呆,她沒學過經濟,自然不懂得這個道理,俞鴻鈞和鞏天民是知道的,聞言點頭。
“至於三者之間的關系,我簡單舉個例子,一個農民,他種了十畝地,每一畝產出十元,扣除他投入的,可獲利四元,那麼他總共獲得利潤四十元,假如他將這四十元七成用於增加十畝地,三成購置物資,那麼下一年,他的利潤……”
“翻一倍,達到八十元!”宋思雨道。
俞鴻鈞搖了搖頭:“不,應該比八十元多,首先這農民投入的人力並不是成倍增加,第二,由於增加了面積,他購置物資的量會增加,可能從商戶那裡得到一定的折扣。”
趙子赟點頭,“不錯,這就是簡單的資本、資源投入帶來的利潤增長,整個經濟是由眾多的這樣生產者集合而來,形成經濟增長……”
“如果虧了呢?比如你例子中農民遭受天災。”宋思雨問道。
“如果多數人都虧了,那就會出現負增長,那個農民就會白投入,這就是資本投入的風險,現在還以那個農民舉例,如果他將得到的四十元一部分拿來購置化肥、修建水窖、選擇更好的種子等等,雖然還是十畝地,但他可能會增加一倍的糧食產量,那麼,他第二年仍然可以獲得一倍的利潤,而此時,他上一年的四十元並沒有完全投入……”
“這就是你說的技術帶來的利潤增加?”
“大致是這個意思,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利潤增加,管理十畝地和二十畝地,用的人工是不一樣的,還有,技術的投入可以避免了一部分風險,比如水窖,遭受干旱損失的可能性就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