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
須彌座金玉高台上,設一把金漆龍椅。
這個位置,便是天下至尊之位。
古往今來,令多少豪傑折腰,又另多少不世梟雄,折戟沉沙……
站在龍椅前,賈薔心中不是激動,而是對千百年來滄桑歷史的緬懷。
他一手抱著小十六,一手牽著神情有些微妙,有些好奇的黛玉,一並於龍椅上坐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刻,林如海、呂嘉、李肅、曹叡並薛先、陳時等,紛紛跪拜而下,山呼萬歲。
這一刻,他們的心裡,卻是比賈薔要激動太多!
其實最開始,薛先、陳時、張溫、葉升等王侯軍頭,根本想不到大燕的江山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眼見著一個極強盛世就要到來。
更想不到,他們會成為開創這個輝煌盛世的巨頭,注定要名垂千古的大賢。
他們最初,只是膩煩了隆安帝、宣德帝父子倆,對武勛的無情迫害,讓他們有朝不保夕之感。
再加上,賈薔和趙國公姜鐸老鬼的威脅利誘……
但一步步走來,行至今日,他們才愈發感到當日選擇的正確。
看著他們從龍扶持起來的真龍天子終於坐到這個位置,他們心中是萬分激動的。
至於林如海等,就更不必提了。
眼下士林中雖還有不少罵他們是篡逆之臣的聲音,但相比於二三年前,罵聲少了何止百倍?
連罵名最盛的呂嘉都自信,最多再過十年,他這寡廉鮮恥毫無風骨的印記,會被徹底洗刷。
因為打盤古開天辟地以來,無論是哪個盛世,餓不死底層百姓的事都未曾發生過。
到那時,他就從臭名滿天下的奸臣,變成輔佐聖君鑄就不世名臣!
所以這一刻,呂嘉簡直涕淚橫流!
正當諸文武百相時,忽聽上方傳來一道稚嫩的呼喚聲:“外公!外公!”
隨即,賈薔的聲音也響起:“先生,還有諸卿,都起來罷。”
林如海起身後,目光先落在賈薔膝上,正衝他招手小臉上笑的燦爛的小十六身上,目光柔和許多。
賈薔呵呵笑道:“諸卿,眼下還不到憶苦思甜之時,登基不過一個儀式罷,改變不了甚麼。不怕諸卿笑話,今日到這太和殿,我第一眼注意的,其實是須彌座旁矗立的這六根粗壯的金柱子。本王就在想,這若都是純金的,那該多好?若那般,眼下許多缺錢的難處,就能解決了!”
“哎呀!”
卻是一直保持安靜的黛玉聽不下去了,著實覺得荒唐,豈有還未登基,就想拆了太和殿賣了換銀子的道理?
倒是林如海聞言後,很是爽利的哈哈大笑起來,這對素來儒雅的林如海而言,十分罕見。
他看著賈薔說道:“能面對天下至尊之位,還能保持如此冷靜的心念,此大位果真非皇爺莫屬!”
呂嘉更會說道:“皇上便是天賜聖君於大燕!臣能侍奉千古聖君,效微末之勞,實乃臣九世之幸!”
說到最後,聲音已是哽咽。
諸文武倒沒有盡數鄙夷他,對他們而言,未嘗沒有這種心思。
只是沒人會說的這樣露骨罷……
偏這時,小十六看著呂嘉“咯咯咯”的笑了起來,諸臣著實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
呂嘉自己倒沒甚麼,一窘之後,便也呵呵笑了起來。
只這份面皮和氣度,就讓黛玉刮目相看,初識軍機大學士的“風采”……
賈薔笑了笑,道:“不是我謙遜,我雖然有那麼點見識,可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如今大勢越來越好,靠的絕不是我一個人的能為。若無先生和軍機處諸卿們廢寢忘食、披肝瀝膽,頂著無數罵名和指責,維持朝綱不亂,使得天下逐漸平穩,又焉有今日之盛?五軍都督府的諸卿亦是如此,諸卿不懼得罪那些軍中重將,肅清百萬燕軍中的沉珂腐朽,重塑軍法綱紀,挽救了大燕軍魂,等同於挽救了大燕江山!諸卿,同樣功不可沒!”
諸文武感動莫名,再度叩拜跪恩:“臣等雖效微末之勞,又豈能償皇爺隆恩之萬一?”
賈薔重新叫起後,笑道:“只是,大勢雖美好,可難關卻仍不少。甚至,會越來越多。治國治軍本就如此,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譬如缺銀一事,按理說,百姓已經將養生息二三年,可以搜刮一撥,填補填補虧空了。為了那些阿堵物,我愁的晚上都快睡不著了……”
黛玉聽聞此,忍不住悄悄白了某人一眼,晚上睡不著是因為這?
呸!
其他人臉色也都微妙甚至凝重起來,聽話音,難道是想加稅?也是,今兒一開始就不停的哭窮,連太和殿的蟠龍金柱都想拆了賣。
可是,這恐怕不行……
就聽賈薔話鋒一轉,笑道:“這樣做容易是容易,也不怕多幾分罵名,卻做不得。為何?我們自己都清楚,百姓太苦,尤其是底層百姓,最苦!若是加稅,富戶們士紳們有的是法子逃避重稅,到頭來傷的,仍是百姓。若如此,我們操持的一切,又有甚麼意義?所以,還是選擇難一些路罷。我們難一點,百姓就能輕減些。果真將難處都堆在本就十分艱難的百姓身上,那我等也太不要臉了些。”
文臣們自然萬分欣慰,薛先、陳時等武勛們卻有些心疼,陳時道:“皇爺何必如此自苦?便是眼下多收些稅,等熬過難關,再補償下去就是。再者,收了稅又不是供皇爺吃喝嚼用,是辦正經大事!”
武勛們紛紛附和稱贊此言,李肅卻沉著臉道:“臨江侯說的輕巧,數年大旱過去不到三年,百姓休養生息勉強緩過一口氣來。再加征稅賦,又不知使多少百姓賣兒鬻女!再加上,適時下面難免有混帳官員趁機盤剝加收。上面敢收一兩,下面就敢收十兩。到時候,何止千百民戶會因此家破人亡?”
陳時冷笑一聲,道:“李相爺真是菩薩心腸,只是莫非沒聽過慈不帶兵、義不生財的道理?這會兒死千百個算甚麼,等皇爺度過難關開海大成後,造福的何止千萬百姓?到時候,一年新生出來的,也比眼下的千百民戶多十倍百倍!”
“豈有此理!”
卻是戶部尚書張潮大怒道:“臨江侯慎言!此等殘酷之論,豈能登於廟堂之上?須知,沙場征伐那一套,可對外,對敵,卻不可對內!為將來之盛,而使得當下百姓民不聊生,不惜殘害萬千黎庶之言,實屬魔道!你再敢談吐此等妖言,本官必死諫彈劾!”
張潮之後,連林如海都喝斥道:“百姓之命豈能置換?此乃武夫之言,不可充斥廟堂之上。”
若只張潮,陳時自然不懼。
不過林如海親自下場,他自然不敢多言甚麼,嘿嘿一笑,退到後面去。
小十六被這突然變化的氣氛給唬住了,尤其是李肅、張潮、陳時等的咆哮聲,因此大哭起來。
賈薔抱著兒子哈哈大笑著站起身來,道:“臨江侯,你一個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於朝政插甚麼嘴?果真想參知政事,回頭卸了都督差事,我調你入軍機如何?”
陳時唬了一跳,忙道:“哎喲,皇爺!這可使不得,這可使不得!臣只是胡唚兩句,主要是見不得皇爺受難處,再不理會那些朝政了,和帶兵全然不是一回事。”
賈薔笑罵道:“廢話!治軍和治政若是一回事,也沒有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的說法了。今日就且這般罷,今兒不是朝會,就閑聊幾句,言者無罪。行了,都散了,各自去忙各自的罷。兩邊兒最好少碰頭,不然天天掐架不可。你們掐架不要緊,嚇壞我兒子可不行。”
“胡說!”
黛玉又聽不下去了,她兒子即將是要成為太子的人。
哪怕注定不能如他父親那樣,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千古聖君,可也不能被臣子吵嘴幾句就嚇壞了罷?
別以為要當皇帝了,就不敢同你吵嘴!
賈薔卻笑道:“我兒雖然是太子,但也只是一個孩子。將來或許要承擔巨大的責任,要有太多東西要學,但我仍不希望他從很小的時候,就背負巨大的壓力。我希望他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任何人,都不許逼迫他。與其讓他早早背上一個賢太子的虛名,我更在意的,是不讓他的心靈發生扭曲,不讓他的身子骨過早損毀。”
這番話,自然不是對黛玉說的。
這些他早就同黛玉說過許多回了,黛玉同樣如此認為。
這番話,是他二人一道尋了這個機會,同諸多大學士們所言。
畢竟,皇太子的教育,萬眾矚目,按規矩,也要交由翰林院的學士們負責,哪怕不在上書房,而在所謂的幼學。
諸文臣聽聞這番言論,紛紛看向林如海。
他們也知道,能勸賈薔回心轉意的,唯有林如海。
只是林如海又怎會在這樣的事上和賈薔發生分歧,並未多言甚麼,與諸臣一道退去。
後日賈薔即將登基,他們還有太多差事要做。
且眼下小十六才一歲多,還早……
……
過了乾清門,便至後宮,龍鳳輦重新落地。
先一步入宮准備的紫鵑、鴛鴦領著金釧、玉釧、茜雪、小紅等精干女史,並諸多昭容、彩嬪,早已恭候多時。
“恭迎皇爺萬歲,娘娘千歲,太子千歲!”
紫鵑、鴛鴦領著一眾人跪地請安,黛玉見賈薔笑呵呵不語,有些好奇。
就聽賈薔笑道:“前面我做主,後面的事,皆由妹妹做主。”
黛玉嗔他一眼,繼而對紫鵑等啐道:“沒外人在時,少興這些,皇爺也不喜歡。”
賈薔笑著抱著小十六,道:“我倒無所謂,主要是不要教壞了我兒子。”
紫鵑、鴛鴦等起身後,鴛鴦奇道:“太子亦是萬金之體,合該受人跪拜,怎會教壞了?”
賈薔搖頭道:“莫要讓他打小就以為,人是分三六九等,他是天生富貴的。要讓他知道,他的父親受人尊崇,是因為他父親的實力,而非身份。先有實力,後有尊貴的身份。認清這一點,對他當一個好太子,好天子,有極好的幫助。對咱們的孩子而言,一個好的性格,擁有清醒的認知,遠比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重要的多。”
黛玉心思與賈薔十分相合,笑著點頭道:“李煜、趙佶之才,可謂歷代天子中的佼佼者,卻都成了亡國之君……嗯,這樣也好,以後在宮裡,若無外人,則少些繁文縟節。”
甚麼叫夫妻契合,莫過如是了。
最難得的是,黛玉並非迎合賈薔才如此,而是她果真這般認為。
二人對視一笑,黛玉卻忽地俏臉飛紅。
這個壞人,甚麼時候都能胡思亂想……
不過想要那個樣式,也斷不可能!
挨了一記白眼球,賈薔嘿嘿一笑,問鴛鴦道:“各宮殿可都安排穩妥了?”
鴛鴦笑道:“皇爺和娘娘的乾清宮、坤寧宮自然安排穩妥了,子瑜姐姐的翊坤宮也安排周全。”
翊坤原為輔佐皇後管理六宮之意,緊鄰坤寧宮。
賈薔在入皇城前,已傳旨將大明宮更名為乾清宮,鳳藻宮更名為坤寧宮。
甚至連九華宮,也改名坤寧宮。
黛玉又問道:“其她姊妹們呢?”
紫鵑笑道:“儲秀宮、延禧宮、長春宮都拾掇利落騰出來了,那麼多屋子,足夠使了。”
黛玉遲疑道:“若如此,好些人要擠在一宮內……會不會怠慢了?”
賈薔笑道:“又不常住。再者,一家人分散那麼開做甚麼?眼下孩子們在跟前倒還不顯,等孩子們去了幼學,家裡才空蕩蕩的。且她們要一起謀事,住一起更便宜些。”
黛玉聞言似笑非笑的看著賈薔道:“我看是有人行事更便宜些罷?”
此言一出,紫鵑、平兒等都羞紅了臉。
賈薔卻正色道:“欸!孩子還在呢,林妹妹怎好說這些?”
“呸!”
黛玉俏臉飛紅,羞惱之下,舉拳攻來。
賈薔見之哈哈大笑,抱著兒子就跑。
小十六最是好熱鬧的時候,看到娘親“追殺”他們爺倆兒,自然樂的口水都流了出來。
不遠處一應彩嬪、昭容、內侍們看到這一幕,心中無不感慨。
這座皇城,打建起那一日,怕就沒出現過如此暖煦的場景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