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署和地方醫署的建立和擴大,周滿是每一步都參與的人,回頭去看,剛開始誰都不看好太醫署和地方醫署,沒有人覺得他們能將太醫署做長久,更不要說真的開辦地方醫署了。
一開始不過是皇帝願意自掏腰包,太醫署也有意義,諸臣這才勉強同意開辦。
所以周滿太知道“同意”二字有多重要了。
她道:“我們應該以小博大,先讓他們同意再說。”
白善目光就落在莊先生的信上,蹙眉道:“你是說魏大人的鹽政還要再退一步?”
周滿搖頭,“不知道,大人們的事我豈能斷言,但我知道,你想要改變的越多,需要付出的就越多,不然就做不到。”
白善也只是苦惱了一下便將此事丟開,他現在就是一個小縣令,遠在青州,京城的鹽政改革離他還很遙遠,作為一個小嘍啰,他只要聽命行事就好。
但這個小嘍啰此時正被朝中的大佬們不斷提起。
唐老大人同意鹽政改革,卻不完全同意魏知的改革方案,和他一樣想法的老大人不少。
皇帝實在是不想在大朝會上聽他們爭吵了,所以干脆找了個好日子把大家叫進宮裡下棋喝茶,順便吃個便飯,喝茶時大家就說說話,把這件事拿出來仔細的談一談唄。
老唐大人皺眉道:“商人逐利,低價不過是一時的假像,將來他們掌握了鹽路,只怕禍端不比現在的江南鹽政差多少。”
劉尚書卻搖頭道:“不然,我們只要掌握了鹽場,他們就翻不出天去。”
老唐大人依舊嚴肅著臉搖頭,“不行,利潤過大,到時候官商勾結,只怕百姓要求告無門了。”
李尚書皺眉,“陛下聖明,又有御史台在,這種事怎會泛濫?”
老唐大人就瞥了他一眼沒說話,有些話當著皇帝的面不好說出口,見李尚書堅持,他便梗著脖子道:“縱觀史書便知。”
李尚書正要拉著他好好的問一問這話是什麼意思,一直沉默的皇帝忙道:“行了,行了,朕知道,帝王未必聖明,昏君奸臣也不是不會在大晉出現,唐卿的顧慮不無道理,”
皇帝攔住要吵架的倆人,頓了一下後又對老唐大人道:“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
魏知點頭,和眾人道:“臣和劉尚書算過一筆賬,若是發鹽引給客商,由他們運營官鹽售賣,每鬥鹽的成本至少可以下降五文,加上白善的曬鹽法,兩相結合,鹽價可下降至五十文一鬥。”
與會的大臣們眉頭跳了跳,總算知道江南一派的官員和世家為什麼要和魏知太子死磕了。
現在世面上的官鹽基本上都是一百文到一百一十文一鬥不等,這一改革,相當於把官鹽一半還多的利潤拿去了。
官鹽改制,價格壓到售價五十文一鬥,那鹽場和賣鹽的人還能賺多少?
趙尚書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問道:“那鹽稅呢?”
魏知道:“鹽稅從鹽場中征收。”
和現在一樣,官鹽出場鹽場就要交稅了,他們只把關好鹽場就好。
趙尚書道:“售價如此低廉,盈利更少,我們還能收到多少鹽稅?”
皇帝道:“朕現在也收不到多少鹽稅。”
他道:“鹽關乎民生,自朕登基以來,本就是要輕徭薄賦,所以這鹽稅征與不征朕都不太在意。”
大臣們沉默。
皇帝掃了他們一眼後道:“但是朕不征稅,鹽價就必須平抑下來,除了成本外,官鹽不該賺錢,不然賺的錢肥了誰的藥包?”
就好比現在,鹽價那麼高,但他卻收到鹽稅。百姓一邊要吃高價鹽,他這個皇帝還財政空虛,想想就不開心。
所以皇帝就兩個條件,“若要收稅,那稅收必須切實的進入國庫;不收稅朕也能接受,那鹽價中的稅收部分就必須得砍去,讓百姓得以實惠。”
魏知直接道:“收稅!”
他道:“將稅收固定下來,將來除非戰時,不然鹽稅不能上浮,就是上浮也有範圍。”
皇帝眉頭跳了又跳,他覺得魏知此舉就是在防止他之後出現昏君加稅官鹽。
皇帝忍了忍,沒說話。
魏知繼續道:“所以臣才提議放開官鹽市場,由商人運輸售賣,朝廷可限定鹽價範圍,在邊關和缺鹽地區設立官倉,若有商人囤積居奇,由官府平價售鹽、抑制鹽價,除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地方,還可以設定鹽場專賣……”
魏知頓了頓後道:“現在青州北海縣不就是鹽場專賣嗎?若是交給商人,那就是他們上門購買……”
幾位大人低聲討論起來,一直沉默的孔祭酒扯著胡子問道:“制鹽的成本還能再下降嗎?”
魏大人立即道:“我認為還可以,這也是我提議商賣的原因之一,不涉及買賣,鹽場可以有更多的經歷去研究降低制鹽成本。”
孔祭酒翻了翻魏大人的折子,發現上面的數據還是去年太子從青州拿回來的,都過去一年了,以他對白善幾個學生的了解,不可能沒變化。
於是合上折子道:“可以去信問一問白善現在制鹽的成本。”
他道:“五十文一鬥,說真的,這個鹽價還是高了。”
眾人:……
連皇帝都看向孔祭酒。
孔祭酒幽幽地道:“陛下,如今只青州一州便能代替整個江南的鹽場,若是曬鹽法廣為流傳,各地有鹽鹵的地方都可以試驗此制鹽法,您想想到時候市面上有多少鹽?”
皇帝微微瞪眼。
孔祭酒道:“鹽是關乎民生,但也和其他的商品一樣,多了便價賤,但又和別的商品不一樣,尤其靠海的地方,海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
孔祭酒抬起雙眼,爍爍有神的看向皇帝,“陛下,既然要平抑鹽價,那就要百姓得到最大的實惠才好。”
皇帝摸了摸下巴,興奮的扭頭看向魏知。
魏知遲疑了一下後點頭道:“臣是沒什麼意見的,但是陛下,鹽稅……”
他看向劉尚書。
劉尚書沉默著沒說話,半晌去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