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回
秦英、鄭如和簪花娘子回到坐席時,剛好看到幾個婢僕端著香案穿梭在宴上,撤了飯食替換以筆墨等物,顯然依韻作詩要開始了。
簪花娘子研磨著手中的這一小塊松煙墨,看著眼前的素白帛書,心道長孫家真是出奇富貴,能供應得起如此損耗。
秦英看左右娘子已經做起了准備,沒有一點思緒的她便也認命地倒水研墨了。
長孫娘子走到宴央輕咳一聲,執了一只很短的檀香道:
“剛才每人都抽了一只令簽,諸位便以秋菊為題,以抽中之韻,作一首五言詩。然而詩中不得名寫‘菊’這一字,詩作落款要注明身份。檀香燃盡之時便收諸位帛書,屆時張掛到後院廊下,供諸位游賞交流,得贊譽最多者,簪花娘子會為之折花簪發。”
鄭如聽罷苦起臉,因為她剛才的腹稿裡提及了不能寫的字。一會兒落筆時,她還要在腹稿基礎上略作修改。
蘇芷嫣和崔四娘是在長孫娘子點香後入席的,時間有些緊張,兩個人神情很是端肅。
香燃了一小半,簪花娘子最先提筆寫完,往左瞟了一眼長孫娘子的帛書,發現空白一片,心中不免感慨起來:她為了避這東主之嫌,竟然痛快地放棄作詩受贊。
但是簪花娘子也能理解長孫娘子的良苦用心:既然是要落款,一些喜歡攀附的貴女看了長孫娘子的名頭,自然是會圍觀誇耀的。不如一個字不寫,絕了別人的攀附之念。
又過了一會兒鄭如也放下了狼毫筆,稍微活動一下發酸的手腕,看了看旁邊秦英在做什麼。自己不看還好,一眼望去她有點想笑了。雖然秦英寫的是五個字,但未免太白話了。
秦英察覺到了鄭如的窺視和偷笑,面上發窘的她趕緊把寫了兩聯的帛書揉成一團,喚遠處的婢僕再給自己一張素帛來。她剛才還沒有進入文思泉湧的狀態,寫得差強人意也是有情可原的。心中無限強詞奪理的她准備再寫一次。
對面坐著的貴女聽到秦英的要求之後,都在默默鄙夷這個區區五言還要重寫的人。
然而秦英是不知她們的心理的,安然自若地接過了第二張帛書,先在寫廢了的帛書打了好幾個底稿,然後慢慢抄到嶄新的帛書。
她的字並沒有練過,橫不平豎不直歪歪扭扭一派零亂散漫,在平康坊鐘露閣時經常被陌香說成是狗爬。後來秦英為不將臉面丟到陛下跟前,一次都沒上書。
當然,秦英遠在幽州時情急所需,利用軍府顧別將的渠道給陛下百裡加急送了一封信。陛下擰著眉頭勉強看完,然後慷慨地傳予了小朝會的所有人。
畢竟這樣傷眼的東西可不能讓自己獨霸了。
偏偏太子聽說秦英寫了一封手書回來,百般央求陛下賜給他,又放在枕下視其若珍寶。
然而有時秦英平穩地端著手腕,提筆落筆間也能將字的每個筆畫捋直了。但這是極少數的情況。她一個左撇子用右手拿著狼毫筆,要寫好一幅字難於登天。
長孫娘子沒有作詩,眼眸一直看著插在爐子裡的檀香,最後撫掌高聲道:“香盡。”
幾個婢僕捧著香案依次出面,將席間貴女們的手書收起。
秦英剛才用了兩張帛書,開始寫廢的那張竟然也被收去了。一瞬她感覺有些丟人。
蘇芷嫣雖然入席晚了,所幸寫得並不算慢,趕在了婢僕來前落了款拔。
婢僕們聯手將收得的帛書晾掛長在廊下。
長孫娘子率先起身,邀請諸位貴女離開宴席,去找屬於自己的那一篇。
秦英渾渾噩噩地被簪花娘子從位子上牽起,很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的詩作,只求自己不要被人當做墊底兒就好。
然而秦英身邊的鄭如早就按捺不住,她已經動若脫兔地走到廊下,和眾貴女湊在一起圍觀了。她自覺寫得滿有閨意,也不怕別人對著她的詩作指點評論。
鄭如憑借著自己的矮個頭,從容地擠進了貴女中間,去瞧第一張晾掛的帛書,不料這第一張就是秦英的。
裴瀾(下平聲一先)
清秋已入園,一蕊值貫錢。
開得爛漫時,佳人爭相憐。
或落發鬢間,或盡幽徑沿。
有朝風乍起,重絲復翩躚。
“裴家小娘子花費兩張帛書之後,果真寫出了能入眼的東西。”
“用詞雖然比較文雅,但是毫無深意。”
“出身大名鼎鼎的河東裴家,也不過如此而已。”
鄭如站在秦英寫的帛書之前咬著嘴唇一言不發,只有她知道秦英肚子裡沒有多少墨汁,能寫到這個程度已經算是為難她了。
她再往後看第二張帛書,是長孫娘子的。上面用端莊秀氣的小楷寫了一行字。
長孫瑾(去聲十六諫)
恐人謬贊於是不敢下筆,但以此書留之。
“不寫一字是自謙了。”
“字跡如行雲流水張弛有度,可見長孫家的女學很是得法。”
“才不外露,便是大才。”
鄭如也在心裡誇了一聲,長孫娘子名裡的“瑾”不是平白來的。能將人做到這個地步,不愧是長孫家的嫡女。只是可惜長孫娘子想要避開贊譽,最後還是事與願違的。
但蘇芷嫣能收到帖子進貴女宴來,便意味著她的阿耶在朝中占據了一定地位,甚至可能爬上了權勢中心的頂端。其父如此,蘇芷嫣不可小覷啊。懷著一絲敬畏的鄭如看起詩作。
蘇芷嫣(上聲十七筱)
傍晚隔秋籬,好女立靜窕。
三月芙蓉面,身姿若煙裊。
殷切盼音信,不覺夕光渺。
鴻雁傳書來,滿地殘花繞。
“讀起來哀而不傷。”
“寫的是期盼郎君給自己送信的少婦?”
“立意新穎也很切合主題。”
鄭如默誦幾遍,覺得這首詩閨怨之氣甚深,但確實是首不可多得的好詩。
秦英和簪花娘子是站在人少的地方,慢慢走到鄭如這邊的。此時秦英瞧見蘇芷嫣的名字,打起精神認真誦了一遍,覺得此詩過於工巧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