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回
關於秦英為何覺得異邦人在李唐朝中有眼線,還有一段往事可以追溯。
早在一年前新羅遣唐使來朝,提出要瞻仰李唐文化,陛下便讓從翰林院中親自選拔了待詔出來應景。
彼時秦英還是個六品的翰林院醫待詔,抽簽運氣不是很好,做了墊底展示自身才藝的人。
她前面是擔任翰林院長史的歐陽大人。一直神志不清的歐陽大人當著陛下和諸位朝臣的面兒,寫了張仲尼夢奠帖。因有生死和壽限的宗教觀點,觸怒了陛下,差點兒就被罷官。
待詔還有朝臣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秦英鋌而走險地站出來,跪在歐陽大人身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起來,求歐陽大人不要離開翰林院。
蘇桓後來也陪著秦英跪下了。
此事還是由老實人李靖、老狐狸房玄齡向陛下求情,李世民才哼哼著不追究歐陽大人的字帖內容,不過秦英受此影響,沒有展示自己准備了幾天的踏罡步虛,便被李世民否決參加國宴的資格。
審核翰林院待詔們的官員也借機知道了,歐陽大人和秦英關系匪淺。
然而他們倆還有更深一層的關系。秦英在得知歐陽大人神志不清便堅持為他診脈,開方送藥施診這三步,一個多月來從沒有落下過。
秦英跟著新羅車隊離開長安後不久,歐陽大人的身體情況便已經恢復地差不多了。等她回到闊別將近兩個月的長安,歐陽大人抽空來看望過她,年節時還給她送了好幾抬的禮。
兩者甚至到了忘年交的地步,這卻不為很多人所知。
前些天秦英進高宜的廂房,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藝文類聚》的書名,很容易想到了身為主編的歐陽大人。
她一瞬間感覺出高宜是故意向自己套近乎。
如今她旁敲側擊地知道高宜是異邦人。試想這人偽裝成舉子上京,如何能將秦英的人脈範圍拿捏地那麼精准?
可見他身後的異邦勢力,已經龐大到可在李唐朝中插入眼線,還能和禮部官員搭上線,將明經試題抄出來一份兒,陷害秦英和禮部的地步。
記得上輩子李承乾對她講解輿圖時,順帶著說高句麗的國姓是高。
這輩子秦英出使高句麗時,光在國宴上與人拼酒了,竟然忘了去留意國主的親屬幾何,此時她心裡生出了個新奇的想法。
——高宜若是來自高句麗,有幾分可能出身皇族呢?
畢竟他的到來,還有他背後勢力的操作,已然掀起了可以動搖李唐朝局的波浪。
李道宗照著秦英所言,抬腕揮筆寫就一張工整地可以呈於陛下的帛書,一邊吹著墨跡,看秦英的眼眸定定地落在茶點上不知思索什麼。他在心中暗暗道,此人再如何逞強,也終究是十幾歲的孩子,不應該背負太多東西的。
中午在道觀簡單啃過一只胡餅,李道宗小憩一會兒等西市開門,便帶著手下親自去查訪宗山鋪了。他們要盡快找出那款摻了西域曼陀羅的香燭進貨渠道。
秦英發現了背叛自己的是誰,把他暫時安置到刑部大牢,感覺踏實了許多。午休時多睡了一刻,去三清殿看兩個掌事道人如何主持靜坐,稍微囑咐兩句要領後,便到高宜的廂房和他對棋了。
過了半個時辰秦英出廂房,進李道宗辦公之處,准備再看一遍捆扎成冊的供詞卷宗。
此時李道宗風塵僕僕地回到西華觀,朝她說明了自己得到的線索:那款新上宗山鋪貨架的香燭,是與高句麗行走西域的商隊交接而來的。
李道宗查到了香燭的來源,第一時間與統理西市錢貨交易的西市署取得了聯系,將香燭成分混入西域曼陀羅的事稟告給署丞。之後他站在西市的街口,看署丞帶人手沒收了那款香燭的所有庫存,並給予宗山鋪一定錢帛補償。
秦英聞言心中感慨道:姜還是老的辣。
如果她深入查訪香燭之事,雖有些遠見但是比他毛躁,最後定然是要把半個西市鬧地雞犬不寧。然而李道宗查明了香燭來自高句麗商隊,便袖手移權於西市署丞,半點不貪功冒進,真正應上了那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古語。
李道宗見秦英沒有現出驚訝表情,懷疑起她早就知道此事有高句麗插手卻隱而不告。他在此刻對她生了微小嫌隙。
誰料秦英一手抵著自己的下巴,緩緩兜出包袱,道:“……其實高句麗背地做的事,還不僅僅止步於此。”隨後她左手持筆,把自己的頭緒一一記在草紙上,整理成列交給李道宗後,又言:
“高句麗的一大部分勢力都隱藏著,然而最重要的一環以身試險,就在西華觀扣著。”
“你是指瘋舉子高宜?”李道宗沒顧上贊嘆秦英的左手能寫字,扶著額頭想了一會兒,將秦英沒寫在草紙上的名字補好。
秦英點了點頭繼續剛才的推斷道:“他既然自以為聰明,能把人耍地團團轉,我們便將計就計好了。他進京是頂著舉子的名頭,我們不動他一根毫毛,且看他能否考上金榜。”秦英料定他就算過了筆試也過不了面試。有她擔任面試官刁難著,他怎麼能順利通過?
李道宗覺得秦英太過輕敵,然而知道她是協辦科舉的人,自己對科舉無能為力,到口的話語在舌尖兒繞了一圈便緩和下了態度:“畢竟是高句麗之人,如何能入李唐的朝堂?”
她慵懶地笑起來,將毫筆投在筆洗裡轉了一轉,只見絲絲淺墨在清澈的水中逐漸映出痕跡:“我覺得他目前只是攪渾了這裡的水,具體想做什麼還沒彰顯出來。但一定不會是好心好意地報效別國。等他露出清晰的馬腳,我們再收拾不遲。再者說,我不會放任他闖進金榜的。”
說罷秦英空了空筆尖兒,隨意在草紙上畫出一道冷厲的線。
第三百七十八回
關於秦英為何覺得異邦人在李唐朝中有眼線,還有一段往事可以追溯。
早在一年前新羅遣唐使來朝,提出要瞻仰李唐文化,陛下便讓從翰林院中親自選拔了待詔出來應景。
彼時秦英還是個六品的翰林院醫待詔,抽簽運氣不是很好,做了墊底展示自身才藝的人。
她前面是擔任翰林院長史的歐陽大人。一直神志不清的歐陽大人當著陛下和諸位朝臣的面兒,寫了張仲尼夢奠帖。因有生死和壽限的宗教觀點,觸怒了陛下,差點兒就被罷官。
待詔還有朝臣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秦英鋌而走險地站出來,跪在歐陽大人身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起來,求歐陽大人不要離開翰林院。
蘇桓後來也陪著秦英跪下了。
此事還是由老實人李靖、老狐狸房玄齡向陛下求情,李世民才哼哼著不追究歐陽大人的字帖內容,不過秦英受此影響,沒有展示自己准備了幾天的踏罡步虛,便被李世民否決參加國宴的資格。
審核翰林院待詔們的官員也借機知道了,歐陽大人和秦英關系匪淺。
然而他們倆還有更深一層的關系。秦英在得知歐陽大人神志不清便堅持為他診脈,開方送藥施診這三步,一個多月來從沒有落下過。
秦英跟著新羅車隊離開長安後不久,歐陽大人的身體情況便已經恢復地差不多了。等她回到闊別將近兩個月的長安,歐陽大人抽空來看望過她,年節時還給她送了好幾抬的禮。
兩者甚至到了忘年交的地步,這卻不為很多人所知。
前些天秦英進高宜的廂房,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藝文類聚》的書名,很容易想到了身為主編的歐陽大人。
她一瞬間感覺出高宜是故意向自己套近乎。
如今她旁敲側擊地知道高宜是異邦人。試想這人偽裝成舉子上京,如何能將秦英的人脈範圍拿捏地那麼精准?
可見他身後的異邦勢力,已經龐大到可在李唐朝中插入眼線,還能和禮部官員搭上線,將明經試題抄出來一份兒,陷害秦英和禮部的地步。
記得上輩子李承乾對她講解輿圖時,順帶著說高句麗的國姓是高。
這輩子秦英出使高句麗時,光在國宴上與人拼酒了,竟然忘了去留意國主的親屬幾何,此時她心裡生出了個新奇的想法。
——高宜若是來自高句麗,有幾分可能出身皇族呢?
畢竟他的到來,還有他背後勢力的操作,已然掀起了可以動搖李唐朝局的波浪。
李道宗照著秦英所言,抬腕揮筆寫就一張工整地可以呈於陛下的帛書,一邊吹著墨跡,看秦英的眼眸定定地落在茶點上不知思索什麼。他在心中暗暗道,此人再如何逞強,也終究是十幾歲的孩子,不應該背負太多東西的。
中午在道觀簡單啃過一只胡餅,李道宗小憩一會兒等西市開門,便帶著手下親自去查訪宗山鋪了。他們要盡快找出那款摻了西域曼陀羅的香燭進貨渠道。
秦英發現了背叛自己的是誰,把他暫時安置到刑部大牢,感覺踏實了許多。午休時多睡了一刻,去三清殿看兩個掌事道人如何主持靜坐,稍微囑咐兩句要領後,便到高宜的廂房和他對棋了。
她下棋時神情和往常一樣平靜,不試圖在中途以話試探他,硬是沒露出一點兒的異樣,於是高宜還不知秦英,已將他的身份猜出了好幾個版本。
過了半個時辰秦英出廂房,進李道宗辦公之處,准備再看一遍捆扎成冊的供詞卷宗。
此時李道宗風塵僕僕地回到西華觀,朝她說明了自己得到的線索:那款新上宗山鋪貨架的香燭,是與高句麗行走西域的商隊交接而來的。
李道宗查到了香燭的來源,第一時間與統理西市錢貨交易的西市署取得了聯系,將香燭成分混入西域曼陀羅的事稟告給署丞。之後他站在西市的街口,看署丞帶人手沒收了那款香燭的所有庫存,並給予宗山鋪一定錢帛補償。
秦英聞言心中感慨道:姜還是老的辣。
如果她深入查訪香燭之事,雖有些遠見但是比他毛躁,最後定然是要把半個西市鬧地雞犬不寧。然而李道宗查明了香燭來自高句麗商隊,便袖手移權於西市署丞,半點不貪功冒進,真正應上了那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古語。
李道宗見秦英沒有現出驚訝表情,懷疑起她早就知道此事有高句麗插手卻隱而不告。他在此刻對她生了微小嫌隙。
誰料秦英一手抵著自己的下巴,緩緩兜出包袱,道:“……其實高句麗背地做的事,還不僅僅止步於此。”隨後她左手持筆,把自己的頭緒一一記在草紙上,整理成列交給李道宗後,又言:
“高句麗的一大部分勢力都隱藏著,然而最重要的一環以身試險,就在西華觀扣著。”
“你是指瘋舉子高宜?”李道宗沒顧上贊嘆秦英的左手能寫字,扶著額頭想了一會兒,將秦英沒寫在草紙上的名字補好。
秦英點了點頭繼續剛才的推斷道:“他既然自以為聰明,能把人耍地團團轉,我們便將計就計好了。他進京是頂著舉子的名頭,我們不動他一根毫毛,且看他能否考上金榜。”秦英料定他就算過了筆試也過不了面試。有她擔任面試官刁難著,他怎麼能順利通過?
李道宗覺得秦英太過輕敵,然而知道她是協辦科舉的人,自己對科舉無能為力,到口的話語在舌尖兒繞了一圈便緩和下了態度:“畢竟是高句麗之人,如何能入李唐的朝堂?”
她慵懶地笑起來,將毫筆投在筆洗裡轉了一轉,只見絲絲淺墨在清澈的水中逐漸映出痕跡:“我覺得他目前只是攪渾了這裡的水,具體想做什麼還沒彰顯出來。但一定不會是好心好意地報效別國。等他露出清晰的馬腳,我們再收拾不遲。再者說,我不會放任他闖進金榜的。”
說罷秦英空了空筆尖兒,隨意在草紙上畫出一道冷厲的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