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三件拜師禮
“你已滿兩百歲,不再是個孩子。有些責任你必須承擔,有些事情你必須明白。若你遲遲不能結成妖丹,那死亡的陰影將永遠伴隨你。”
秦溪緩了緩語氣,又道:“從今日起,我不管束你的修行,只看你一百五十年後的成果。”
“阿姊,我不是故意偷懶的……你不要生我氣,好不好?”秦英看她決然的樣子,赤著雙腳下榻,走過去扯她的袖子認錯。
秦溪低著眼簾,撫了撫小妹的頭。
“我沒生氣,也沒說氣話。既然願意聽從寧封子的教導,你便去拜他為師吧。他作為一方山神,所知所識必要比我深廣。若拜成了,也是你的福分。”
這一番話,已經在肚子裡打了無數遍草稿。看見秦英像小時候一樣走過來扯自己的袖子,她又有些難受。
幾天前,秦英曾對自己說:“阿姊,不要丟下我一個人。”
當時的自己答應了,現在的她卻沒有依言做到。
而秦英是不知道對方心思的。她僅僅認為這樣的結果,乃是咎由自取。
午後,寧封子正在呼迎亭擺棋,遇上幽幽晃過來的秦英。
大咧咧地坐下問候了一聲,她把早上經歷的糟心事傾訴給他。
寧封子聽了,笑眯眯地掏了掏耳朵:“嘿,你阿姊只是想把你放養。之後她好與明離蜜裡調油、你儂我儂罷了。”
“是嗎?”秦英默默想了半刻,終於釋懷。
如今阿姊不指引自己了,眼前的人便成了她的拜師選擇。
她跪下來,雙手與頭觸地行了大禮:“先生願不願意收我為徒?”
“拜師禮拿來。”他伸出手,深邃的黑色眸子一眼望不見底,“我要三件:最耀眼的日光,最皎潔的月華,最溫柔的水波。讓我在三個月內見到你的誠意吧。”
秦英維持著謙卑的動作,咬緊了下唇。她摸不准寧封子是故意刁難,還是無心要求。
三個月內,找到日光月華和水波。她在心裡嘀咕著,眼神起起落落。
寧封子彎了唇角笑而不語,目光不留痕跡得轉向了手邊的殘局。
之前寧封子對她說過:道本來就存在於生活中,並不是修行修出來的。
所以秦英並不打算用打坐的方式,收集這三件看似稀松平常、實則古怪無比的拜師禮。
她這幾日的作息很規律。除了吃飯睡覺,便是坐在老霄頂曬太陽、曬月亮。
白日裡,陽光把她的衣袍熨得暖暖的;到了夜晚,月華將那些熱氣兒蒸騰成細小的霜意。
太陽和月華交替出現在了她的衣服上,不過她可沒法將它當做拜師禮。
連續在老霄頂露宿了五天,她心知不能再如此浪費時間,可一時間並無其他的思路。所以頗有些進退不能的感覺。
晚飯時間到了,秦英還呆呆地看遠處飛來的孤雁。
感覺小妹壓力過大,秦溪便特地執了飯盒從山下趕過來,想用食物為她補充精力。
秦英打開食盒,見阿姊今天做的還是白薯粥,不同於往的是加了樣小菜。
剛想開口詢問小菜,對方就訕訕地摸了鼻子道:“這是折耳根,用了調料涼拌。因為明離想吃這道菜,我便做了,又給你留了一份。也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慣這個。”
折耳根是蜀地這邊的方言,外頭的人都叫它魚腥草。此物味道獨特,喜歡的人愛之深深,不喜歡的人恨之切切。簡而言之,兩極分化極為嚴重。
在碟子上對平了竹筷子,秦英夾了兩塊放進口中。
腥氣的折耳根不知道被什麼蓋住了原本味道,吃起來竟只覺得清爽。再吮一口熬得火候正好的黏粥,最大的享受莫過如此。
她由衷地贊嘆道:“阿姊不管做什麼都很好吃。”
秦溪謙虛地笑了笑,道:“你若願學,我以後便教你掌勺調鼎吧。”
知道小妹性情執著,一段時間內只能盡全力去做一件事。她這樣說,是為了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令之暫時忘記那三件令人頭痛的拜師禮。
聽了阿姊的提議,秦英托著腮想:反正枯坐再久也悟不到寧封子的深意,不如進廚房學點東西。再說,做飯或許能激發自己的靈感……
下午,行動敏捷的秦英就卷起鋪蓋回到了上清宮,為了顯示自己學習掌勺的決心,她還特意觀摩了阿姊准備晚飯的全程。
次日的早上,秦溪將她引進廚房,又指了指灶台上整齊放置的布袋,道:“昨天你也看我煮了一遍粥。喏,原材料在這裡。熬出三人份的粥來。”
秦英扒拉開布袋,發現黍米,粟米,梗米,麥子,稻米被摻在一起。
粥應該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料理了。把原料放進鍋裡,再加水熬煮就行。
可是秦英小瞧了煮粥的難度,高看了自己的能力。
開始的時候水放過頭了,秦英熬了許久都不見鍋沸,她只好拿瓢舀出去一部分。後來又把柴填多了,鍋底差點被她燒穿。
阿姊並不在她的身邊看著,於是所有的狀況都是秦英自己處理。
她忙活了大半個時辰,最終端出來一鍋黑乎乎的鹹粥。品相既不堪入目,也不堪入口。
秦溪看了小妹一眼,沒講別的,僅僅讓她明天繼續練習。
之後的每天……秦溪都會准備好不同的食材,讓她熬粥或者煮飯。
秦英是那種越挫越勇的人。泡在滿是煙火氣息的廚房一月,她終是做出令阿姊滿意的粥飯。
“知道做飯最重要的是什麼嗎?”秦溪拿帕子抿過嘴角,道。
“最重要的是火候。火有小大,又有文武張弛。掌握了火候,便能做出美味的飯食。修行和做飯一樣,最重要的是把握火候。不能一味精進用功,也不能一味放逸怠懈。”
阿姊這句話就像平地驚雷,炸響在秦英耳畔,把她的三魂六魄震地不復原位。
修行就像做飯一樣……像做飯一樣。
她喃喃著這幾個字,手指下意識的摳住了木制鍋蓋。
既然修行可以比喻為做飯,那麼…三件拜師禮便也用飯食代表了吧。
此念一出,她通紅了眼眶。差點激動地眼角落下淚來。
“拜師禮”這個困擾了自己整整一個月的問題,竟然就這樣迎刃而解。真是不可思議。
三天之後,秦英端著一只竹籠上了老霄頂。
老霄頂是丈人山的主峰,這裡視野大好。一眼望去就可以俯瞰雲海眺望人煙。
她喜歡坐在草坡上看風景,寧封子喜歡坐在亭子裡下圍棋。兩個人總是在此相遇。
所以秦英要找寧封子的話,到這裡來是最合適的。
“拜師禮已經備好了。請先生一閱。”她大聲對空無一人的呼迎亭喊話。
寧封子聞聲,顯出飄渺的身形。他搖曳了淺灰色的袖子,道:“……讓我看看。”
秦英屈身走近他,主動為寧封子打開了竹籠。
竹籠裡只是一碟泛著淡淡清香的米飯。
不過這米飯是用黍米和紫米蒸出來的,呈陰陽魚圖案。
“——敢問此物何解日光,月華,水波?”
“日光至陽,成色為白;月華至陰,成色為玄;水波至柔,成形為圓。黑白入圓,便是陰陽魚的樣子了。
“近期在學習熬粥煮飯時聽阿姊說,修行和做飯一樣。當刻悟了一半。後來又想起先生講解的‘道法自然‘。終於大徹大悟。
“悟後便用最拿手的技藝做了這份拜師禮。”秦英恭敬地答道。
聽她說完這一席話,寧封子不由得笑嘆:“妙人啊——千年一遇的妙人啊!”
秦英適時地再拜道:“請允許我拜先生為師。”
“好好。收下你。”寧封子將跪倒在前的她扶起來,“你的慧根雖不銳利,卻相當獨到。恰恰猶如夏夜裡的星塵。便賜號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