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回
秦英等人無視了待詔們的那套,三人挨個坐在食案後,就像往常一般用飯了。
小時候秦英就被阿姊教導,早飯是最重要的。於是她們姊妹倆在山上清修數年,就算辟谷也從未斷過早晨的這頓。
放下筷子用帕子拭了拭嘴角,秦英就聽飯堂的門外傳來一陣響動,大概是很多人,步子聲透著些凌亂。
不等影子投上飯堂門外的台階,她就伸長了脖子看過去。
只見李世民昂首邁過門檻,他的身後除了跟著安公公,還有十幾個五品以上擔任正職的大人。
秦英的眼眸很敏銳,轉了一瞬就看到侯君集隱藏在黑影下的半張側臉。
侯君集知曉秦英在注視自己似的,忽然抬頭轉對她的方向。秦英很自然地轉過臉,沒有和他四目相視。
而簪花娘子一眼就從人群之間,找到了李淳風的身影。
當然這是從簪花娘子的角度看的。
蘇桓見到了這個熟人,只是覺得李淳風的樣子好像比以前更為討厭了。
這會兒剛下早朝,李世民連小朝會都沒有來得及開,就把小朝會的原班人馬,一同叫到了翰林院來。
翰林院的布局和太史局李淳風有著莫大關系,於是出入者通常需要向導。
而李世民貴為九五之尊。站在最前面,他原本是毫無遲疑往翰林院的前廳走,無奈他從沒來過。安公公在身後也不好引路,李世民就領著一行人,誤打誤撞地近了飯堂。
秦英看到這幕深覺奇怪:翰林院的待詔們怎麼在今天,不約而同地聚集在飯堂處,而且陛下與眾大人也過來了。難道說他們是要在此用早飯?
很快陛下的話就證實了秦英的想法。
“每人一碗酪漿,半張畢羅,加一碟子小菜。”
她聽完在心中默默道:敢情還真是蹭飯的。
小宮侍們站成一排。恭恭敬敬地齊彎腰對來人應聲致禮,順著牆邊兒退下去了。
李世民左右掃了一下飯堂的裝飾。沒有說一個字就引得眾待詔的身軀微微戰栗。
大部分的待詔們奉旨入宮以後,就被安置在了翰林院,一呆就是經年。陛下總是對他們不聞不問。日子過得雖然逍遙,不過並不能生出些許意義。
他們都很渴望見到陛下。並且想得到屬於上位者的欣賞與重視。
現在有個極為難得的機會擺在桌面上,基本上誰都掩蓋不住內心的激動。
除了秦英等人。秦英、簪花娘子和蘇桓面聖的時間還是挺多的;至於了緣師,他修習佛法修得名利心思淡了許多,對陛下的態度也是漸漸平和,面上根本無法看出他起不起念頭。
小宮侍們端了食案給陛下與眾人布起桌子,秦英和簪花娘子則袖著手,偷偷地玩兒猜數字的游戲。
蘇桓則架起了老成的做派,正襟坐在秦英的旁邊,實際上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幫著秦英留意飯堂上的氣氛變動。
余光只見陛下嘴角掛著淺淡的笑,猜想可能是對翰林院的飯食很滿意,不過蘇桓一向是對翰林院的飯食沒有什麼好感。
他所不知道的是。陛下天不亮就要起榻,花兩刻時間梳頭洗臉穿好官服,就要趕著到兩儀殿內上朝。每天早上時間緊張,朝前是吃不到早飯的,朝後還有一場小朝會要開,也耽誤了正常的用飯。最後只能連用一餐早午飯。
現在李世民好容易回了一次用餐的正軌,內心感慨萬千。臉上才露出一絲苦笑。
其他朝臣也是空著肚子上朝的,而今天難得不用開小朝會,還有正經的早飯,這日子過得簡直想要讓人落淚。
大家奉行著食不言的規矩,不到一刻就陸陸續續地吃完了。
秦英和簪花娘子則已經玩了好幾回合的猜數游戲。簪花娘子的數理不好,一連輸了三次,便有些不高興了。剛好看陛下那邊已經放下碗筷,她抿了抿唇做出端莊的閨秀模樣。
因為有偷偷摸摸的放松,秦英在聽到安公公傳喚他們齊聚前廳時,倒是完全不緊張了。
陛下和三省六部的眾朝臣,分了左右兩列坐下。秦英等翰林院待詔們則自覺站成一排。
安公公在此前,已經為他們仔細講過了審核的過程:每人先用樗蒲擲具抽簽,以此決定展示才能的順序。展示之時,朝臣們會拿朱筆勾畫名字。紅圈兒最多的前兩人,則有資格出席國宴。
或許是秦英把運氣在猜數的時候用光了,如今抽到的是最末等的塞彩,便成了最後一個出列表演的人。
但她的心境很是平靜。以儒家之言,叫做既來之則安之;以道家之言,叫做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秦英也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怎麼會保持這麼淡定。這次僅僅是誤打誤撞地體驗了一把,得道道人的境界。
蘇桓擅長的除了圍棋還有樗蒲。他的千手一如既往地出神入化,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就做了一回弊。他的手太快了,在場之人裡也只有秦英能夠看穿。
秦英看到他抽中盧彩,得知他是第一個審核的,心裡也沒有特別不適,好像今天的自己忽然之間失去了所有情緒。面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隔著層透明的隔閡。既感受不到難過,也體驗不出歡快。
很快每個人都搖了擲具。按照順序重新站了一列。
翰林院長史歐陽大人的手氣也相當不佳,他站在秦英的身邊,是倒數第二個。
秦英有些憂慮歐陽大人。如果他在審核時表現異常,陛下發現他神志上的隱疾,那他的官位就岌岌可危了。
自從林太醫為歐陽大人診脈,秦英就堅持每隔三天就到小竹林,把藥包交給他,他雖然不太願意喝藥,然礙不過秦英的堅持,就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她的好心。
秦英忙歸忙,也不曾忘記送藥的事情。她一方面嚴格約束自己,一方面好生地叮囑歐陽大人身邊的宮侍,每天兩頓的湯藥不得懈怠。
在秦英的努力下,歐陽大人的神志不清漸漸有了好轉跡像,但還是與回歸正常距離較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