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子的確去了一個很秘密的地方,名義上屬於華夏航天航空管理中心,實際上卻屬於軍方的一個秘密研究基地。實際上只以直線距離來看,這裡距離星空科技京城辦事處並不算太遠,不過真要開車過來,經過環繞的山路卻也要開上個大半天車才能到。好在現在有了飛行車,在軍用導航的引領下,也就是十來分鐘時間,王世子便走進了這個秘密研究基地。
這次來當然不是視察或者指導什麼的,實際上王世子很少親自參與具體的研發工作,只不過他今天約了人,又恰好基地內會對近期的成果做一個彙報,他約的人不但能夠接觸到這個絕密項目,更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自然便要來聽取彙報。
而他作為合作方的董事長,自然也是有資格來聽聽這些的,所以最終就安排在了這裡見面。說的有些啰嗦,一句話概括便是,王世子約了個忙到日理萬機的大人物,按照這位大人物的日程安排正好有一個雙方都能去的地方見面,接下來的一切自然就是順理成章了。
這位大人物自然是楊上將,他現在所在的地方自然就是星空科技跟軍方合作建成的機甲設計研究基地。
現在星空科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歐陽琛清楚,王世子更清楚。如果一切都按照他的布局,這些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只是這個世界上自然不會有那麼完美的事情,別人的思想也很難完全按照他的設想來運行,大局如是,終究只能想法解決,所以在正式應對之前,多少需要做些准備。
王世子想的很透徹,很多准備工作光憑星空科技內部根本無法解決,布局還未到位,人力有時而窮,所以他同樣需要支持。或者用支持這個詞並不妥切。在王世子看來,這應該算是用最小的代價將利益最大化。不僅僅只是星空科技,還有星空科技的合作者。
飛行車不能進入基地內部,而是在距離基地大概三公裡遠的一處停車場降落。針對這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基地本身的保密條例劃分了禁飛區,好在王世子出發前早已經做好了准備,飛行車降落後,鄭少峰已經把唐森的專車已經開到降落區前等待著。
再次上了車,重新開啟導航。數分鐘後王世子便到了基地的第一安防區前。保衛一絲不苟的核實了王世子以及他兩名保鏢兼司機的身份,並得到授權後這才放行。也虧得王世子身邊這兩人是中山閣保鏢,守衛在看了兩人的證件後甚至還恭敬的敬了一個禮。
進入基地園區,環境很不錯。到處是茂盛的大樹,將整個基地都遮蔽在茂盛的樹木之下,如果從天空往下望,只能從茂盛的枝葉之下,看到些許廠房的痕跡,這也是有講究的,靠著這些枝繁葉茂的樹林。可以極為有效的避過間諜衛星的偵查。深深淺淺的綠色可以有效的阻隔那些高空衛星劃過時拍攝的鏡頭。
零零散散的廠房便隱匿在這些樹木之間。從外看去,這些廠房似乎並不高大,不過這同樣是假像。因為基本上所有廠房入口都是朝下行去的。所以雖然地面部分看上去只有三米來高,但是真的站到廠房裡間就會發現,這些廠房內空都是極高的,最矮的也都在六米以上,總裝車間內空起碼達到了八米。
基地建立之初,王世子就來過這裡,自然對這些都很了解。這樣來建設廠房耗資自然高了些,不過跟廠房內的設備相比這些投入又是小兒科了。
這裡沒有流水線。基本上可以流水線生產的配件都不會在基地中出現,而是在別的軍工廠生產,最後轉送到這裡。所有廠房內都是一些配件精加工的機械。很多加工機械都是在國外訂購的。基本都是星空科技以研究所的名義將這些機械圖紙設計好,然後找歐洲、美國、日島的高精度工廠生產完成。運回國內後,在經過一些簡單改裝最後運送到這裡。
當然,幾乎沒人知道這些機械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即便是那些生產企業。因為擺在這裡的都是機甲設計配件組裝的專用機械,換而言之,這些價值上千萬甚至數億的機械都只是用來生產目前這款機甲各個部件用的。如果有一天華夏不軍方不在生產這款機甲了,或者機甲更新換代了,這些機械就只能當廢鐵賣掉,沒有其他任何用處。在這些機甲還只是一個概念的時候,自然很難判斷出這些機械是用來做什麼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以目前的形式來看,星空科技設計的這款海陸空三用機甲,起碼領先了地球軍工科技整整一個時代,所以這種大投入也不會顯得太過浪費,能夠一直生產下去。軍方本就計劃生產兩千台這種超級武器,當然如果成本能進一步下降,或者未來可以通過這款技術賺上一筆的話,還可能會生產的更多。
王世子是在基地內部的總裝車間見到的楊上將。
這也是整個基地從內部看上去最高大宏偉的建築。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擺在車間最中央的兩台高大的機甲樣品。
看到楊上將時,這位軍方將軍正在聽取著基地內機甲項目負責人的彙報,這位負責人王世子自然認識,本就是星空科技的工程師,一個對於機械跟軍工有著強烈而偏執熱愛的技術人,雖然年紀不大,今年不過三十六歲,單身,但用他的話說,他這一輩子從記事起就開始研究這些,從最早接觸到的電動火車、到各種仿真汽車玩具模型、變形金剛,遙控飛行器,再到考入工程大學後領導了學校的機器人研究小組,創造出華夏第一款可穿戴裝甲式機器人,這位譚功明工程師對於這些東西的狂熱可見一斑。
王世子知道這些,因為這個人本就是經過他的面試後招進公司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