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都市青春 謹言

211第二百一十一章

謹言 來自遠方 5640 2024-03-17 21:49

  

  新式轟炸機的試飛很成功。

  從試飛結果來看,新式轟炸機的航行速度及轟炸精准度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航行裡程也可達到五千米。依飛機廠現有的生產能力,年底之前,至少可以生產出五架新式轟炸機,加上不斷出廠的戰鬥機,在1917年之前,組成一支轟炸機編隊不成問題。

  屆時,德國飛行教員也將抵達,作為曾在一戰期間出現過紅男爵和因麥曼等超一流王牌飛行員的空軍部隊,德國空軍的戰術思想和飛行員的個人技能,在這個時代都處於領先地位。以因麥曼的名字命名的空中翻轉技巧,直到後世都被飛行員使用,而以一己之力擊落八十架敵機的紅男爵,更是空軍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雙機編隊,多機編隊,戰鬥機和僚機的組合已經出現,德國的空中“馬戲團”已經占領了歐洲的天空。李謹言沒有親眼目睹歐洲大6的戰況,但他相信,有了這些德國教官,加上不斷研發的新式戰機,華夏的空軍絕對不會遜色於任何國家。

  當世界各國勢力再一次洗牌時,華夏將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甚至是主導者!

  隨同德國軍官團到來的還有潛艇的制造技術。原本在交付坦克圖紙時,潛艇圖紙就該到手,但中途出現了一些問題,李謹言也只能等到潛艇圖紙和德國軍官一同抵達華夏。不過,最遲也是九月底。

  通過電報,李謹言和宋武達成了初步協議,潛艇的技術,北六省和南六省共享,作為交換,大連造船廠將“組團”到江南造船廠取經。江南造船廠裡有不少技術過硬的老師傅,還有大量的年輕人才,這些都是花錢也換不來的。哪怕不願意,李謹言也必須承認,比起有幾十年歷史,底氣十足的江南造船廠,大連造船廠樣子再好看,也還只是個空殼子。

  “人才啊。”李謹言嘆息一聲,華夏的專業人才還是太少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技術捏在英國人手裡,別看日德蘭海戰中,英國的戰列巡洋艦敗在德國的裝甲巡洋艦手裡,伊麗莎白女王級一出,仍舊是所向披靡。

  雖然海軍強國大多都裝備有無畏級戰列艦,可至今為止,只有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是用燃油代替煤炭作為船舶的動力。不只航行裡程和速度遙遙領先,火力也大得驚人,一艘船上就裝有八門三百八十毫米口徑的巨炮,每顆炮彈都接近一噸!

  

  憑借德國的技術尚且如此,何況工業技術還相對薄弱的華夏?

  “難怪德國潛艇戰那麼聞名了。”

  歸根結底,都是沒辦法給逼的!海面上打不過,只能從海面下想辦法。就算是這樣,一戰剛開始時,英國的潛艇數量也是德國的兩倍,直到德國從無限制潛艇戰中嘗到甜頭,並且決定用該戰術逼迫英國議和,德國生產出的潛艇數量才超過英國。

  華夏海軍還很弱,面對其他海軍強國,哪怕是日本,都沒有太大的勝算,前提是這幫日本矬子能把戰艦開出海港。

  李謹言知道戰列艦會被航空母艦取代,也清楚飛機將在未來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但在華夏的軍工技術能夠達到這種高度之前,還是發展潛艇更合算,除此之外,還有水雷。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奧斯曼土耳其就曾用水雷給了英法聯軍好看

  轟炸機試飛結束後,樓少帥返回軍營,李謹言則乘車前往工業區。

  工業區的規模再度擴大,工廠裡的蒸汽機聲日夜不停,運輸貨物的馬車和汽車不斷在工廠裡開進開出。好在居民區的距離相對較遠,否則,一天十二個時辰,別想有個清靜時候。

  雖然這個時代還沒出現“噪-聲-擾-民”這個說法,但被吵得休息不好,神仙也會暴躁。

  樓氏商業集團旗下的工廠已經發展到六家,家化廠,被服廠,毛刷廠,食品廠,北方兵工廠分離出來的機械廠如今也在李謹言名下,另有被服廠制鞋車間獨立出來的鞋廠,生產出的各種女式高跟鞋和男式皮鞋不只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還大量出口。光是這半年來的訂單,就足夠讓鞋廠經理笑得合不攏嘴。

  除此之外,樓氏商業集團涉及的產業還有新聞報社,廣播公司,電影制片廠。李謹言同時計劃在關北劇院的基礎上進行擴建,上海大世界還沒出現,關北大世界卻即將開門營業。

  關北百貨公司和關北發電廠李謹言都有股份。還有與其他各省督帥合作開發的礦藏,合辦的工廠,還有約翰籌建的船公司,仔細算算,十根手指頭都不夠用。

  三個馬大胡子如今坐在家裡數錢,外出遛馬的事很少再做,不過隨著外蒙和西伯利亞發現礦藏的消息接連傳來,馬慶祥和幾個同族兄弟有些坐不住了。三個馬大胡子一合計,在能組成一個排的兒子裡扒拉出幾個,讓他們帶著馬隊到外蒙和西伯利亞去轉一圈,確認消息是否屬實。帶隊的人中,就有曾和樓少帥一同扛旗的馬少帥。

  外蒙的王公都被“請走”,牧民們或繼續放牧,或到華夏政府在當地創建的工廠裡干活,日子都比以往要好上許多。馬隊過處,偶爾能遇上成群的牛羊,雪白的羊群,叮當作響的牛鈴,牧民姑娘騎在馬上,揚起馬鞭,蜜色的肌膚和烏黑長發結成的辮子,隨風揚起的歌聲,凝成了碧藍天空下最美的一道剪影。

  西北三馬的軍隊外出串門,自然要給樓大總統遞個消息,連帶李謹言也能知道個大概。一旦這些礦藏到手,開采時,北六省的機器和工程師都必不可少。可以預期,到時又是大筆的入賬。

  不過,這些錢到他手裡大多也只是走個過場,能“留下”的只是少數。不說別的,光是北六省軍隊就是吞金大戶。

  “還有新建的學校,公共設施,修路,實驗室……”

  鄒老先生的無線電發報機,鄒小先生及其同好的各項發明,喬樂山和丁肇的藥品研究……據說青霉素增產實驗還是沒多大進展,某個化學狂人郁悶之下把芥子氣給弄出來了。李謹言沒有去確認真偽,只是再三叮囑實驗室裡的人,凡是丁肇弄出來的東西,一定要分門別類妥善“保管”。不過有喬樂山在,相信應該不會出現問題。

  車子開到工業區,李謹言先去了被服廠。在閱兵式後,各省軍隊6續開始換裝,其他省份暫且不說,只是河北與山西兩地,被服廠的訂單就接到手軟。雖然各省也開了不少的被服廠,可無論是款式,布料,還是做工,都無法和關北相比。

  生意興隆固然好,生意太興隆,忙不過來也是個問題。直到采用老辦法將訂單外包出去,對產品的質量嚴格把關,情況才有所好轉。

  被服廠的車間裡,女工們踩著縫紉機,哢噠聲響連成一片。比起初建時的規模,如今被服廠已經擴建三次,光是各式縫紉機就增加到一千多台,再加上手工車間,與當初作坊似的小廠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千多台縫紉機的生意讓約翰大賺了一筆,作為回報,特地從美國為李謹言聘請了兩位修理技師。縫紉機零件修配廠隨之出現,只是還沒有掛牌生產縫紉機的工廠建立,李謹言相信,那一天應該不會太遠。

  “三少,生意已經排到明年了。”李秉的樣子也有了些許變化,從一個布莊掌櫃到如今掌管千人工廠,行事上的不同,只一眼就能看出區別。

  “生意興旺好啊。”李謹言一邊走,一邊說道:“不過先別忙著擴建。若是忙不過來,可以先將訂單外包出去。”

  “是。”

  “不問為什麼?”

  “三少這麼說,自然有道理在其中。”李秉笑笑,“況且,水滿則溢,生意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李謹言想說其實他並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因為被服廠現在的產品太過單一,一旦國內國外軍隊的訂單銳減,到時廠子可能會出問題。畢竟千人的工廠和十幾人的小廠不一樣,廠子裡的工人都有家人,這可關聯兩三千人的吃飯問題。

  隨著時代進步,技術也將不斷革新,廠子裡現有的機器將6續被淘汰,若是盲目擴大,一時之間或許沒太多影響,長久下來肯定會出問題。

  和李秉商量過近期要注意的一些事,李謹言轉道去了家化廠。6經理和李三老爺都在,簡單說過工廠裡的情況,便有客商登門,6經理去接待客人,李三老爺則留了下來,他告訴李謹言,李謹銘十月成親,原本想月底給大帥府送喜帖的。

  “二哥要成親了?”

  “是啊,事情總算是定了。”李慶雲笑著說道:“是城南陳家的姑娘,和謹銘年歲相當。你三嬸當面看過,說性子也好。”

  “城南陳家?”李謹言仔細想想,“是之前做南北雜貨的那家嗎?”

  “對,”李慶雲一拍手,“難得你能記得。他家原本有四間鋪子,如今關了三家只留一家,改辦了工廠,家業非但沒有敗落,反而更上一層。據說這還是陳家姑娘出的主意。”

  陳家姑娘李謹言不知道,陳老板他卻見過,為人和氣,臉上時常帶著笑容,跟個彌勒佛似的。

  談話中,李三老爺一直沒有說起李錦書,反而提到李錦畫生了個男孩,這次李謹銘大婚,她也會帶著孩子回來。

  李慶雲不提,李謹言便也沒問,只是道:“二哥結婚,我一定回去。”

  有了李謹言這句話,李慶雲便放心了。李謹銘的婚事也算是一波三折,三夫人相看了幾家,要麼就是自己不滿意,要麼就是對方知道李謹銘常年臥病,打了退堂鼓。

  李家的確家大業大,又有李謹言這門親戚,可李謹銘的身體實在不好,若是嫁過去之後有個三長兩短,不是讓姑娘守活寡嗎?萬一再沒有孩子,那姑娘的後半輩子可就毀了。與其等到將來哪天想著是不是改嫁,不如趁早打消了心思。

  陳家的親事,三夫人原本也沒抱多大的希望,卻沒想到,隔幾天再去,陳家竟然答應了。

  陳老爺和陳夫人最初也是不樂意的,還是被陳姑娘幾句話勸服了。

  暫且不論李家的家世,李謹銘身體不好卻是有利有弊。弊端是大多數人家擔憂的,好處卻是,這樣的身子自然不可能犯些大戶人家男人經常犯的毛病。

  “也只是病,又不是……”陳姑娘話說到一半,沒有繼續往下說,“不說旁人,單是爹和大哥,屋子裡的姨太太還少嗎?娘,您是陪著爹吃過苦的,爹對您存了幾分敬重,日子還好。您看看大嫂,這樣的日子,有男人還不如沒有!您和爹也不是沒說過大哥,可他聽嗎?”

  陳夫人聽了,也只能無奈搖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罷,既然女兒願意,即便將來真有那麼一天,想必李家也不會不講理。

  李家和陳家的親事就此定下,陳老爺和陳夫人到底是不放心,在定親前特地到李家見過了李謹銘,雖然的確是身體不好,可相貌言行卻都是不錯的,陳老爺和陳夫人也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

  至於另一半,各人自有緣法,女兒的緣法說不定就在李家。

  李謹言從工業區離開時,已接近傍晚。

  關北在修路的同時,也在各條交通要道兩旁立起了路燈。每到固定時間,路燈便同時亮起,不只方便了上下夜班的工人,也方便了不少商家,還促成了從城內到城外的三四處夜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被日漸打破,初次到關北的人,見到此景都不免感嘆,還有國內和國外的多家報紙曾撰文,稱關北之繁榮,猶在大上海和大漢口之上。

  “其城內商業繁榮,店鋪鱗次櫛比,城外工廠機器日夜轟鳴。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都顯得如此繁忙。或許疲憊,但他們臉上總是帶著希望,這是個生機勃勃的城市。”

  “我在這個城市的街道上行走,以為自己來到了東方的紐約。這裡的商業是如此的繁榮,商店前立起繪有各種圖案的廣告牌,商店的貨架上擺著各種商品,其中不少在歐洲已經限量供應,但在這裡,只需要不到九個便士,我就能夠買到一盒肉罐頭!“

  “這裡有電車,出租車,人力車,自行車,凡是能夠想到的交通工具,都能在這裡看到。這裡還有劇院,影院,廣播不再稀奇,我有幸接受華夏朋友的邀請,在劇院中觀賞了華夏人的‘歌劇’,我發誓,如果可以,我願意永遠留在這裡。如果你以為這裡的人還拖著一條辮子,連留聲機都沒見過,那我會告訴你,大錯特錯!”

  “有很多歐洲人在這裡工作,他們中有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還有俄國人,當然,不會缺少美國人。當我問及他們為何會到這裡來時,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唯一能尋找到共同點的,就是在這裡,他們能得到更多的機會。”

  “俄國正在打仗,我的三個孩子連黑面包都吃不起。但在這裡,只要肯干活,我們一家都能吃飽肚子。”

  “法國現在需要的是軍人,而不是裁縫。可惜的是,我的裁縫技藝要遠遠高於射擊技巧。”

  這樣的回答都被如實刊登在報紙上。報道一經刊登,引來更多的“淘金者”,其中美籍猶太人占了多數。還有大量在國內生活不下去的俄國人,以及部分其他歐洲商人。

  很快,關北城內城外的旅館住滿了高鼻子和藍眼睛,初次到關北的人,都會在看到這座城市之後失神片刻。

  “上帝,這裡是華夏?!”

  這樣的情形,關北人已經見怪不怪。

  能讓歐洲人發出如此感嘆的,也只有包括關北在內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如今的華夏,大多數人依舊在溫飽線上掙扎。但隨著各地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希望的種子也隨之播撒,只要生活有了希望,日子有了奔頭,再貧窮的人,也能用雙手為自己開創出一片天地。

  透過車窗,看著依次亮起的路燈,李謹言緩緩的笑了。

  今日之關北,必成未來之華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