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吶!
那是王維吶!
神州十大畫匠大宗師,水墨畫的開創者,詩畫雙絕,名傳千古,名動千秋的大宗師,大詩人吶!
他的畫全世界就只有一幅疑似真跡,而且都不在國內的吶!
天吶!
他的畫,竟然還在人間!
竟然還在這人世間!
這可是太震撼了,太震撼了呀!
觀摩席上所有人雖然坐著卻是心都在抖,現場的消息早已通過了各種通訊軟件瞬間傳開。
全天都城都知道了,全神州都知道了,全世界都知道了。
王維的畫,出世了!
條桌上,一干大師們早已看得肝膽俱裂,神魂出竅。
雖然落款是王維,雖然立意和筆法絕對的是大宗師級別的,但按照規矩,依然要對這幅畫做進一步的檢測,最後才能得出結論。
畢竟神州書畫兩千年來,驚才絕艷的妖孽實在是太多太多。
有人仿作王維的也不一定。
夏玉周看的是材質。
這幅畫是絹本畫,絹本和紙本是構成神州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傳世的書畫無非就是絹本和紙本兩種。
相對而言,絹本的成本要高很多,但也方便,因為絹本畫畫錯了可以洗掉。
而且,絹本畫的保存時間也會非常的長。
在古代,有錢人才會玩絹本,就像是現代人一樣,有錢人抽的和天下,普通人偶爾買一包和天下過過癮。
而窮人,也就一輩子抽紫雲。
古代的窮人也是如此。一輩子都用宣紙和更差的紙張作畫。
王維是唐朝千古聞名的大詩人大畫家,出身更是高貴得一逼。
唐朝士族中“五姓七望”中的太原王氏。
與另外一支琅琊王氏在唐朝也是“五姓七望”並稱雙王。
王維一生顯赫,狀元及第。歷任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他的一生非常的牛逼,跟蘇東坡一樣同樣是少年成名,名動長安。
後來到了中年逐漸穩定,四十歲後參悟佛法,皈依佛門,跟孟浩然兩個共稱詩佛。
在詩詞方面沒得說了,在畫作方面更是開創了水墨畫的先河,是中國水墨山水畫的開山鼻祖。
他的水墨畫,用筆簡練奔放,講究自然清淡。卓然特立,獨樹一幟。
蘇東坡評價他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以詩人的眼光作畫,又以畫家的感悟作詩,其詩情畫意,非常濃郁。王維把繪畫的技法融入詩歌創作中,這使得他的山水畫構圖精美,空間層次感極強,給人無限的聯想。
雖然王維後期隱退山林,參禪悟道,但他因為出身名門,錢是從來不愁的。
所以他作畫基本都是用的絹本。
唐朝的絲絹已經到達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材質也非常好辨認。
搗熟或搥如銀板這種繪畫用絹帛,這種絹帛的好處是能夠讓絹帛變硬,絲織品的經緯度不易變動,而且在這種絹帛上繪畫可以暈染,使畫面色彩疊加,更富有層次化,
因為這個特殊的技術,因此對這種絹本非常的好認。
夏玉周手一摸,依然有了答案。
絹帛沒問題,那就基本沒問題了。
再看落款,現存的王維的書法有碑帖和臨摹的畫也可以作為參考。
另外再通過落款的時期推算時間,完了再從史書上和地方志上去找相關的記錄。
公元758年,王維因為安史之亂作偽軍的事被下了詔獄,本應開刀問斬,後來運氣不錯,又重新做官。
沒多久王維就致仕退休,歸隱山林,一心一意參禪悟道,放歸大自然。
三年後,王維仙逝。
作畫的地方也是對的。
再看畫上面的配詩,‘喜祖三至留宿’。
“門前洛陽客,下馬拂征衣。不枉故人駕,平生多掩扉。行人返深巷,積雪帶餘暉。早歲同袍者,高車何處歸。”
這首詩在全唐詩裡也是能查到的。
詩畫落款一對比,完全對得上。
這畫,不用再看。
夏玉周輕輕吁了一口氣,大喜過望,振奮無比。
羅挺幾個大師還在鑽研著立意筆鋒,以及最重要的收藏印戳和印章。
唐朝的名人那時候還沒有什麼版權意識,僅僅只有落款,只有極少的大人物才用印璽印戳。
到了宋朝的時候,文人們才喜歡蓋章印戳。
這畫既然能流傳到今天,那麼肯定絕對的是傳世品。
如果不是傳世品,那根本保留不到今天。
後世的北宋最著名的收藏家也是書畫大家李公麟,這畫上面赫然就有他的印戳。
因為宋朝的時候,是公認的神州第一次收藏高峰期。那時候的宋朝真的是文化氛圍最高峰的一個朝代,甚至超過了現在。
南宋著名收藏大家劉松年也蓋了印戳。
明代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父子倆也有印戳。
還有各個宋元明三代各個大文豪大收藏家也有十幾方的印戳印章。
北宋時候的蘇易簡和王溥兩位最負盛名的收藏大家,元代趙孟頫的松雪齋印戳,元代魯國大長公主祥哥剌吉的皇姊圖書收藏印戳。
明代的大家孫承澤印,馮夢楨的快雪堂印。
到了清朝以後,書畫上就沒再沒有清朝名流的印章戳印了。
那就是說明,這幅畫到了清朝時候就已經隱世不出。
不過這並不重要,有這上面一群人印戳印章,已經足夠了。
所有人還沉浸在這幅空靈凄冷的畫中無法自拔,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活化石夏鼎被秘書給推著也到了畫的跟前。
細細一看,夏鼎當即就眯起了眼睛,也是被畫上面的清冷給鎮住了。
如果說剛才倪瓚的《太湖晚秋圖》是凄冷凄涼,那麼這幅畫的意境則是晚秋圖的十倍。
半響搖頭,夏鼎的臉上露出一抹哀涼,輕聲嘆息:“凄神寒骨,空靈絕世。”
“好一幅《寒山雪訪圖》。”
“摩詰居士,震鑠古今,今日一見,死而無憾!”
“我夏鼎,死而無憾了!”
這個評價實在是太高太高了,眾人心頭狂震,屏住了呼吸。
一干人等都在欣喜無限,為王維的真跡出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
唯獨,偏偏有幾個人這時候卻是全身僵硬如冰雕一般,呆呆傻傻的站在一邊,面若死灰。
那是沈子敬父女師徒三人。
但這幅《寒山雪訪圖》乍現人間的時候,三個人也是被驚駭到了極點。
身為四大收藏世家,他們的眼力自然不用說。見到《寒山雪訪圖》的瞬間,三個人都傻了。
這畫無論從任何方面,都,遠遠的超過了晚秋圖。
光憑王維的名頭就蓋過了倪瓚。
還有最重要的,那就是這幅畫,是唐畫!
唐朝的畫!
唐朝的!唐朝的!唐朝的!唐朝的!
重要的事說四遍!
唐朝的絹本保留到今天的,屈指可數!
《五牛圖》,《游春圖》,還有《歷代帝王像》,《步輦圖》,《伏生授經圖》,《簪花仕女圖》等十幾幅而已。
藏著東瀛國那邊的《伏生授經圖》雖然也是王維所做,但是這幅畫是存疑的。
因為他的絹本不到代。
雖然東瀛狗那邊一直堅稱是王維親筆手書,但並沒有得到夏鼎的認可。
光憑唐畫這一條,那就足以碾壓倪瓚十條街了。
而且,這幅畫保存得相當完好,品相在傳世唐畫當中首屈一指。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寒山雪訪圖》完勝《太湖晚秋圖》!
毫無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