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書庫 科幻末日 我家農場有條龍

第2314章 古代和龍有關的傳說

我家農場有條龍 西方蜘蛛 2947 2024-03-17 21:34

  

  核桃,或者更加准確的說是小胖賜予了這條蟒蛇以獎賞!

  而這種獎賞會給這條蟒蛇帶來一些什麼?

  雷歡喜看的很仔細也很認真……

  ……

  “範總,他在那裡看什麼啊?”

  監控室裡,一名工作人員很好奇的問道。

  在監視器裡,雷歡喜就這麼站在蛇舍裡一動不動的。

  

  “不知道。”

  範志偉也很疑惑的搖了搖頭。

  他是真的不知道。

  雷歡喜站在那裡做什麼?

  是在觀察兩條藍血樹蟒,還是純粹的站在那裡發呆?

  這個答案只怕只有雷歡喜自己才能夠知道了……

  ……

  這條得到了小胖獎賞的蟒蛇開始發生了變化。

  它身上的顏色漸漸的開始發生改變。

  變成了——

  藍色!

  一種非常漂亮的藍色。

  藍血樹蟒!

  這是真正的藍血樹蟒。

  而且是世界上的第一條藍血樹蟒。

  雷歡喜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起碼現在他已經知道了,藍血樹蟒並不是什麼因為變異才產生的。

  它真正的來歷,是因為一條神龍賜予它的恩賞。

  所以它才開始產生變異。

  所以它才變得如此長壽。

  慢著,雷歡喜忽然又想起了另外的一些事情。

  在古代,一直都流傳著龍的傳說。

  那些和龍有關的傳說,會不會也都和小胖有關?

  比如就好像面前的這條藍血樹蟒,根本就是小胖創造出來的。

  那麼在小胖還被封禁在核桃裡的時候,會不會也創造出了一些其它的生物呢?

  那些人類之前從來沒有見過,誤以為是龍的生物?

  比如雷歡喜之前就知道這麼一個記載流傳了很久的故事。

  在古代夏朝的時候,夏朝有一位君主叫孔甲——姒孔甲,夏朝的第十四任君主。

  而在那個時代,相傳堯的本家陶唐氏有個後代叫劉累,曾經在豢龍氏那裡學習過馴服龍的本領,這個人在孔甲時還活在民間。

  孔甲就傳令把他召來。

  這劉累果然名不虛傳,真的會喂養龍。孔甲就造了兩個大池,把從黃河、漢水中抓來的兩對龍放在裡面,讓它們自由地游動。

  劉累喂養龍很有耐心,把龍喂養得體大力強,孔甲看了非常高興,就封他做“御龍氏”的官。

  這個官原來世代由彭姓的“豕韋氏”擔任的,現在豕韋氏衰落了,便由劉累繼任。

  龍這種神物是很難養的,劉累雖然受過專門訓練,但也難免有失誤。

  經過一段時間的喂養後,一條雌龍突然死去,這使劉累十分害怕。

  他偷偷地把這條雌龍的肉剁成肉醬,煮了給孔甲吃。孔甲吃了覺得味道鮮美,贊不絕口。

  過了幾天,孔甲又要吃這種肉,劉累怎麼能再殺活龍給孔甲吃呢?

  他因害怕而逃跑了,一直逃到魯縣,即現今的魯山縣。

  而此時雷歡喜想到,孔甲、劉累所養的龍,很可能是上古時期仍然存在的恐龍或巨型水獸。

  因為在當時的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範圍還很小,原始森林接天蔽日、綿延四方,水系橫流,四野沼澤,非常適於野獸的生長繁衍。

  從古籍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龍”和怪獸的描述。

  後世的科學家們是這麼設想的,在當時還幸存著少量的水生或陸生恐龍,它們體形碩大,可泳可翔。

  由於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大,少數落入人手的恐龍被馴化,用以駕車負重戰爭。

  從大禹治水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他當時治水的三大法寶是:河圖、應龍、巨龜。

  應龍的描述和後世的神龍有著很大的區別,而和水生恐龍非常相像:

  體形碩大、水中活動、力大無窮、頭生犄角。

  後來被馴服用以勞動,和先民們馴養野獸的行為非常符合。

  至於大禹所騎乘的巨龜,也應該是一種遠古時期真實存在的一種水生龜類。

  我們還可以看到記載,大禹在治水過程斬殺了一些不服調遣、興風作浪的惡龍。

  這應該是水中比較難以馴化的凶猛恐龍或水獸。

  這肯定不能把這些描述一味看作是神話故事中虛構出來的形像。

  劉累的時代,既然有“豢龍氏”、“御龍官”的職務,就說明了當時設有專門的機構從事這類馴養活動,將人們在野外捕獲的野生“龍”--------

  恐龍、巨獸進行飼養、馴化,並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技術。

  所謂“天降二龍不升”,應該是這種動物在狂風暴雨中受傷不能滑翔飛騰,所以才會被人們捉獲。

  至於孔甲貪戀龍肉的味道,也可以理解,因為這種肉食非常難得,劉累又擅於烹飪,所以才使享慣珍饈的孔甲回味無窮。

  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這種動物雖然存在,但在當時數量已經不多了,屬於瀕危動物。

  做為一個貪圖享樂的君王,一遇美味,就忘掉了養龍以祈求國家祥瑞、風調雨順的初衷,以大快朵頤為重了。難怪他會被記載史冊,遭到千古嘲諷。

  至於豢龍氏是中國古代的人物,別名董父的人,擅養龍,許多龍都飛到他的身邊,舜聽說此事後,非常高興,當即賜董父姓豢龍。

  傳說,董父豢龍四千年前,董澤湖畔,莆葦蕩漾,四十裡鬷川荷花飄香,在波光瀲灩的湖面上,董父悠閑自在地駕著一葉扁舟,在湖中釣魚。

  其實他並非釣魚,而是用魚杆來調教水中蛟龍。

  魚杆所到之處,一片喧嘩,幾十條龍躍出水面在空中翻騰,一時間銀光四射,浪花飛濺,岸邊引來一群看熱鬧的人。

  龍受到驚嚇,潛入湖底再也不肯出來。

  是夜,月光如水,繁星滿天,湖面一片寧靜。董父獨坐湖邊陷入沉思。

  他盼著水中的蛟龍快快長大。

  湖邊一日,世上千年,轉眼二十個春秋過去了。

  湖中的龍漸漸長大,它們已經不滿足這片湖泊,開始向往頭頂的藍天,它們一次次躍出水面,就是為了飛向天空。

  董父知道,蛟龍騰飛的那一刻已經來到了,便請來舜帝和朝中大臣一同觀看!

  只見董父的魚杆在水中輕輕一點,兩條幾十米長的大龍披著黃色的鱗甲躍出水面,如彩練般在空中飛舞盤旋,接著,所有龍都騰空而起,飛向雲霄……

  巨龍騰飛乃祥瑞之兆,預示著國泰民安。

  回到朝中,舜帝招眾臣商議:決定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董父因豢龍有功,舜帝便將這一帶封為董父之國。

  這就是在古代最早人類和龍有關傳說的出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